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22.奢侈品文化(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200更新時間:2020-02-01 04:21:53

    奢侈品除了它所蘊含的文化引力,還需要另一個特性做為它發展的基石,那就是工藝品質,沒有優質的產品,品牌無法長久。奢侈品產品提供最大的應用價值,就是品質保證。

    LV、GUCCI、香奈兒、愛馬仕……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些國外的奢侈品開始成為國人競相追捧的對象。這些年,國人買走世界一半奢侈品的新聞頻頻被爆出,華夏,逐漸會成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費大國,其對奢侈品的瘋狂癡迷令世界刮目相看。國人為什麽喜歡買奢侈品?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就是國人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為了那些閃閃發光的奢侈品,土豪們一擲千金,小白領節衣縮食,狂熱追求那些所謂的高品質生活。

    改革開放後,我國市場的大門開始向外國敞開,大量國外的品牌湧入了國內市場,那些價格昂貴的奢侈品也不例外。有人曾積極引進西方經濟學家的論著,證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這也為國內興起奢侈之風鳴鑼開道。

    當然,奢侈的背後,隱憂是不少的——消費升級的同時,一股攀比炫耀之風暗流湧動;過度追求物質生活,心靈變得空虛寂寥;商家大造噱頭,挑起大眾非理性奢侈的神經;沉浸於奢侈品帶來的虛榮感中,而忽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

    然而事實上呢,我國的奢侈品消費,主角還真不是所謂的達官貴族,而是高級白領乃至金領為主的中產階段,他們通過消費奢侈品牌表達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品味,顯示自己的財富、身份和地位,努力想成為上流社會的成員。其中,也不乏普通白領的身影。為了買一款LV的新款手袋,很多女孩甘願兢兢業業攢下幾個月的工資,即使天天吃泡麵也在所不辭。更有甚者,為了出名、上位,有的女孩在網絡上大肆炫富,用各種奢侈品製造奢華、優雅、精致的假象,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以一些錯誤的方式,來換取奢侈的籌碼。

    其實想想就能理解了,對於真正的上層社會來說,奢侈品已經不足以代表他們的身份。甚至可以說,市麵上可以輕易買到的奢侈品,隻會拉低他們的身份。

    而且國人購買的奢侈品大部分還集中在個人用品上,而發達國家則以房屋、汽車、合家旅遊等奢侈品為目標。由此可見,國人的奢侈品消費,主要還停留在個人身份象征和炫耀性方麵。在查達哈的《奢侈崇拜症》一書中,奢侈品消費被劃分為5個發展階段:鎮壓、金錢之始、炫耀、適應、生活方式。我們的近鄰,當今的扶桑,被歸入“生活方式”一類,而我國則被定位在第3個階段——“炫耀”。

    由於國人對奢侈品所代表的生活理念尚處於啟蒙階段,這種象征性消費更多地凸顯於一種“炫耀性消費”。

    而且隨著我國中產階層逐步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國人對奢侈的品味和流向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告別炫耀性消費,逐漸走向理性;以前追求品牌,現在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不再隨波逐流,從標榜潮流,到崇尚簡約,相比logo帶來的時尚虛榮感,他們更欣賞低調內斂與極簡的生活方式。曾經,為了追尋幾經雕琢的奢侈生活,人們一步步脫離了大自然樸素的繈褓。追求物質的奢侈是人的天性,但,奢到盡頭就會發現樸素的珍貴。洗盡鉛華,返璞歸真,才是最高層次的奢侈境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