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47.發行工作(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238更新時間:2020-07-08 07:06:55

    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製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製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拍攝完成以後,導演接下來的重要工作是對影片後期製作把關——當然,這個前提是導演得握有剪輯權。除了講故事的能力之外,鏡頭語言和剪輯語言一般也是最能體現一個導演的風格。剪輯就是把雜亂的故事理順,事件按一條清晰的時間軸排列。導演會在眾多片段中挑挑揀揀,找到自己要的,去掉不喜歡的。這個工作的時長一般很難界定,可能90分鍾的電影,拍攝了400分鍾,初步剪完200分鍾,這個時候導演可以選擇去做後期,也可以繼續縮短。

    更有甚者,有的導演在拍攝時就已經每天剪好片段,所以手快的導演在拍攝完一周後就可以交出成片。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影視後期製作的內容:視頻編輯、素材處理、特效處理、字幕處理、音頻處理、包裝處理、成片輸出。製作基本流程並不複雜,初剪、正式剪輯、作曲選曲、特效錄入、配音合成。一個電影項目完成前麵所述工作以後,就要進入到一個最關鍵環節——送審。這一點上,國內和國外是不太一樣的,但大概意思都差不多。電影這種媒體,畢竟是直觀感非常強烈的一中媒體行為,放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徹底的放任自由,無非是有些國家卡的緊,有些國家相對鬆,而且每個國家的側重點都還不一樣,總之不能一概而論。

    像是國內,“龍標”就是審核通過的標致,沒有“龍標”的電影,說破大天也沒人敢買,也沒人敢播。

    送審通過後,就要進行最重要的一步——賣片子了。

    影片在拍攝完以後,製片人就要馬上統籌宣傳和發行的事宜,以前的宣傳很簡單,給媒體發幾篇稿子、辦幾場發布會,這事就結束了。但是這種方法,現在是越來越不同了,宣傳和營銷被一起納入了宣傳團隊的工作範圍,他們每天要幹的事中,寫新聞稿和找新聞點變成最不費力的事,炒作話題、製做噱頭才是重中之重。有電影宣傳營銷團隊的工作人員抱怨說,很多片方的工作人員極其不專業,電影宣傳是一次長跑,最重要的是階段規劃、物料製作、整合資源,但很多片方的負責人甚至導演介入宣傳後,張嘴就問你有什麽點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