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62.上節目!(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274更新時間:2020-07-08 07:06:59

    放到前世,難度毫無疑問是翻倍的。

    尤其是隨著電視觀眾對綜藝節目的需求日益旺盛,各大衛視的節目模式一直上演著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為致勝市場,大概是從前世的14、15年開始,各家衛視都或多或少地嚐試從國外引進節目版權,加以本土化改造推向市場。

    事實上,自前世2010年,電視界開始在歐美、日韓等國際市場尋找滿意的綜藝模式以來,的確有許多版權引進節目都創造過收視神話,甚至屢次令市場出現意外反轉的局麵。比如引進荷蘭著名電視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版權的《華夏好聲音》以及引進南鮮MBC電視台版權的《爸爸去哪兒》都創造過收視奇跡。而正是因為曾經嚐到甜頭,國內電視市場全民引進版權的局麵到了2013-2014年呈現井噴態勢,終於到了2014年以《奔跑吧,兄弟》的全民熱捧,從而創下了版權引進節目的史上最巔峰。

    然而,一邊是火爆,另一邊對於電視界又有怎樣的痛點呢?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外節目版權輸入國內的費用水漲船高,呈現極速激增的趨勢。就當時而言,歐美頂級大型季播節目版權輸入華夏的費用已到達1000多萬人民幣一季,而就周方遠知道的,南鮮MBC的《無限挑戰》輸入華夏版權突破5000萬人民幣一季新聞在業內被廣泛關注,這還不包括廣告收益的分成收益。試想一下,一檔節目既然已在版權引進方麵投入如此之巨大,再除去簽約明星、製作拍攝等幾大部分的固定支出費用之外,到底還有多少費用、多少資源可以投入到節目製作、節目品質上麵呢?

    事實上,在海外版權引進一路高漲的同時,其中存在的大量泡沫已經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

    在國內版權引進初期,標準化的節目手冊、清晰的版權內容,確實讓國內綜藝水平上升不少,但隨著引進版權的節目的增多,光靠模式引進絕對難以將節目水準瞬間提升,況且眾多版權其節目模式本身的版權界限並不清晰,比如說,南鮮於2015年將向華夏電視界輸出的綜藝節目《無限挑戰》,其模式本身就借鑒了扶桑、歐美的同類節目模式,在南鮮甚至也曾遭受詬病。除此之外,即便是引進版權節目,想要成功勝出除了原版模式之外,想要獲得成功很多時候最終都是得益於加入了本土的創新元素。

    比如說《華夏好聲音》當時的勝出在於打破了國內原有的選秀娛樂節目機製,打破看臉的類型化和偶像化傾向,而投入了更多資源尋找華夏本土的“真聲音”,這恐怕才是它俘獲國內觀眾的關鍵因素。

    再往早看幾年,在電視業界內,如果誰要說原創一檔真人秀節目,業內人士都覺得是很可笑的。但市場格局並非一成不變,電視觀眾的審美疲勞也是有目共睹。尤其是當電視綜藝節目深陷收視上不去、廣告拉不來、觀眾不愛看的漩渦中,其主要原因也在於太多綜藝節目缺乏原創精神,僅僅淪為盲從複製的山寨劣質品,在激烈的行業競爭和新媒體潮流的衝擊下麵臨著生存危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