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76.脫口秀(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264更新時間:2020-07-08 07:07:03

    而且脫口秀節目本身麵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說和寫人才斷檔、盡管《吐槽大會》等一係列節目打開了脫口秀進入國內市場的大門,但人才斷檔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這其中包括說和寫兩部分的人才。

    先說“說”的人才,娛樂圈從來不缺能歌善舞會表演的明星,唯獨提到“說”,能說又會說的藝人並不多,像大鵬、自健這種獨當一麵撐起一檔節目的人才更寥寥無幾。在這一點上,《奇葩說》選擇用衍生節目選拔人才,《吐槽大會》則打出了群星戰術,每期邀請好幾位明星嘉賓一同登台。

    說到“寫”的人才,對於脫口秀節目而言,更稀缺的人才在於寫手、編劇團隊,可能更多的節目將成本放在藝人身上,這個傾向越來越重,但最開始難道就不應該將重心放在編劇團隊上嗎?這是脫口秀節目的核心所在呀。你邀請明星,邀請這個,邀請那個,是,吸引關注,吸引觀眾,但是吸引來之後呢?難道就隻看明星的臉嗎?難道就隻憑著幾個明星在台上嘻嘻哈哈就能吸引了觀眾嗎?

    能被吸引的,最多是一部分鐵粉,真正普通的路人粉,才懶得看著一幫明星發傻。

    所以絕大多數的觀眾,看節目,主要看的還是內容。內容做得好,如果再能有幾個明星的話,那就更好了,但實在不行,明星少點也可以接受。反過來呢?什麽內容都沒用,光是一堆明星,那和那些年的“流量電影”有什麽區別?或者說,和重生前那些年的春晚有什麽區別?那不也是明星紮堆嗎?結果呢?網絡上的罵聲是一年高過一年。

    看看吧,連春晚都扛不住了,一個普通的節目,那還不得隻被罵死?

    所以說的人才重要,寫的人才更重要,但雙方都不能缺少,這是當時國內脫口秀的一大缺陷。

    還有就是同質化現象嚴重。

    語言類節目“受寵”的同時,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尤其是剛剛興起的脫口秀節目類型。比如《苗阜秀》和《金星秀》,從節目類型到環節設置,甚至連節目的ID台詞和“助理”的人設都被網友指出極為相似。實際上,無論是電視還是網絡市場,已不能簡單地用“語言類”來概括一個節目類型,受眾正在被更加精細劃分,因此節目也必須用更加個性、差異的特色來避免同質化。

    可以說,市場上品質較高的語言類節目都是有正確價值觀的表達。而在受眾層麵,年輕人的想法更加多元化,因此在節目的製作上一定要根據節目的不同訴求,來製定不同的操作方式和呈現方式。縱觀市場收視口碑齊飛的幾檔語言類節目,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化、差異化標簽,比如《朗讀者》注重美學和情感的表達;《奇葩說》彰顯不同價值觀的碰撞;《吐槽大會》則讓明星卸下偶像包袱,用吐槽和自黑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