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94.名校的優劣(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386更新時間:2020-09-03 22:52:26

    其次,申請文書和“興趣”成為重要軟性因素。

    前世,根據2017年的報告,在標化考試和在校成績(“硬性因素”)之後,申請文書和申請人所表現出的“強烈興趣”將成為最重要的“軟性申請因素”,這是為什麽呢?因為申請文書不僅幫助招生官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還可以從細微處來判斷一個學生在被錄取後是否真的會就讀。這就是為什麽越來越多的大學在網申中設置“whyschool”一類的命題,因為這些題目可以更好地讓招生官了解學生是如何認識學校的,他們是否花了大量時間來確定這所大學與自己的匹配度等。

    所以實際入學率更加難以預測,尤其是最近幾年,平均實際入學率再次下降,從36.2%下降到35.1%,國際生的平均入學率為32%。由於學生申請的大學數量比以往更多,他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使得大學難以預測某些已錄取的學生是否最終會入學。對大學而言,實際入學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學校的預算、財政援助、部門需求等眾多因素。

    學校對轉學生的關注度也在逐漸提高,在提供轉學機會的高校,轉學生的平均入讀率更高,達到65.2%,遠高於大一新生的入讀率。正如前麵提到的那樣,米國的高中生數量已經趨於穩定,如果大學想要招收更多的學生,就要尋求更多的生源。去年,米國高校將擴展生源的重點放在了國際學生身上,但現今除招收海外學生外,大學也加大招收轉學生的力度。轉學生可以幫助大學來平衡他們的在讀學生人數,如填補那些可能已經轉去其他學校,去海外交換或正在休學的學生名額。

    談到大學的入學率,提早申請是大學預測秋季入讀率的最佳工具之一。根據NACAC的報告,ED申請的平均入讀率是87%,比整體的平均入讀率35.1%高得多。的申請形式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因為二者的錄取率往往比RD更高,而且會更早地收到申請結果。

    這就是為什麽一些入讀率較低的高校,開始逐步推行更多提早申請政策。而有一些學校,如科爾蓋特大學,允許學生在特定日期之前,將RD申請轉成EDII,這也是學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校錄取率的一個方法。現在很多高校也在鼓勵學生進行的申請以便提升學校自身的入讀率。

    盡管越來越多的學生申請更多大學,但是高校並沒有因為學生數量的增加而顯著擴張他們的班級規模。由於入學率是最重要的,大學不希望一下子全部拒絕那些有競爭力但又不足以得到錄取的學生,所以這些學生將被列入等候名單。

    前世根據NACAC的統計:“從2015年秋季到2016年秋季,入學等候名單上的學生人數平均增加了11%,最終得到轉正的人數增加了31%。”大學不僅讓更多學生進入等候名單,同樣也給予等候名單上的學生更多的offer。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