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06.外賣戰爭(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820更新時間:2020-09-03 22:52:28

    商家,平台以及顧客之間暗流湧動啊。平台與騎手和商家平台和騎手是雇傭關係,美團和餓了麽都有自己的專送和眾包。專送範圍比眾包小,但是每單都會即使快速配送,由美團及餓了麽係統派送騎手取餐送到顧客手上。眾包是什麽呢,眾包不是美團餓了麽專門騎手,有的甚至跑達達或者下班跑一會兒,隻是在平台注冊了眾包或者平台直接和當地某個快遞合作等。眾包一般是騎手搶單,如果這一單沒有騎手搶,平台和商家都可以給騎手加價。

    如下雨天或者高峰期。所以眾包每單的配送費會比較高。但是相應的單量不穩定,遠。

    如果是新手跑眾包前期會比較吃虧,因為你不熟悉道路會搶到不好的單子。平台有時候會降低騎手的配送費,或者高溫寒冷天氣不給補貼等,造成騎手罷工或者去另一家平台。當時的狀況是美團很多城市單量多,但是單價低。餓了麽反之。這也就是一種平台和騎手的平衡,此消彼長。平台和商家之間通過騎手再將餐送達顧客。每個商家老騎手都很了解,你家出餐快慢,打包如何,位置怎麽樣,都很熟悉。

    出餐慢的商家,騎手會取餐慢,導致送餐時間長,顧客評價會不好,反饋給商家的就是差評增加,單量降低。越出餐快的商家,騎手取得越快,送達時間越早,評價就會加分,商家單量增加,賺的越多,平台提成增加,平台扶持增大,商家越好。這就是越好的越好,單量越多,越不好的越不好,單量降低。騎手商家平台顧客都在其中起到作用,不可或缺,相互牽連。

    其實仔細看看就不難看出,從打車App到外賣平台,再到幹洗、家政和美甲應用,這些常常見諸報端的O2O應用正在讓隨叫隨到的即時服務變為現實。在騰迅和阿裏大戰中名噪一時的打車應用之後,最火爆的莫過於外賣應用。隨著BAT、小米、美團和點評紛紛加入戰局之後,被資源加碼的外賣行業大有井噴之勢,大家都想方設法來連接用餐者與餐飲商家,“百賣大戰”的苗頭仿佛回到“千團大戰”前夜。

    當年“餓了麽”獲得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讓人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個看上去並不起眼的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外賣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00億,這實際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互聯網正在試圖連接一切,外賣即可結合傳統電商(服務送上門),又是典型的O2O業務(到店消費),被互聯網盯上也是再自然不過。在“餓了麽”之外還有大量的外賣玩家。曾經人們會說華夏互聯網未來是一張TABLE,但隨著京東的上市和小米400億美元估值的塵埃落定,TABLE正在變為BATJM,周鴻偉被劉東強的京東所取代,而在外賣領域最為激進的巨頭正是這五家。

    白度當時的策略是淺嚐輒止:5月低調上線外賣App,與白度地圖深度整合,在不少線下場合進行推廣,不過就像打車App一樣,白度淺嚐輒止。再加上白度LBS業務與地圖業務最近正在整合,外賣何去何從還不清楚。但糯米、地圖、錢包、外賣和直達號這幾個聯合在一起還是有很大想象空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