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44.什麽?飲食結構不健康?(2/4)

作者:老眼兒字數:8646更新時間:2020-10-07 22:50:05

    第三,雜糧量也沒及格。和水果一樣,數據顯示,國人雜糧攝入量也低於及格線。同樣,全球都沒達到推薦最佳攝入量。

    按照《柳葉刀》的說法,這種情況想要緩解,需要三種方式。

    首先,減少食物中的鹽。

    我們飲食中的鈉攝入,大部分來自食用鹽。所以,少吃鹽,有意識的避開過鹹的食物,做飯少放鹽,能大大降低鈉鹽攝入。

    然而我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一項針對2.8萬餘名人的“城市居民鹽相關知信行調查”顯示,72.7%的學生每周至少吃一次加工食品,隻有1%的人能分辨出哪些是高鹽食品,其中有1/4的成人沒聽說過低鈉鹽等,老百姓對高鹽食物和高鹽調味品的認知普遍較低,更缺乏主動控鹽行為。根本原因與國人過於追求“口味、口感”有關,忽視了健康和營養。

    其實想要注意這點並不難,首先買東西前,先看鈉含量。平時購買食品時,要養成看產品包裝上營養成分表的習慣。營養成分表上會標注食品的鈉含量,鈉含量低也就意味著食物含鹽較少。其次家中備個鹽勺,市麵上的鹽勺,一勺就是2克,每人每天就是3勺鹽。按做一個菜放一勺鹽計算,對一個三口之家來說,每天每餐如果做3個菜,就可以計算和控製好每個菜的用鹽量。每個人每道菜最多吃1/3,才可保證鹽攝入量不超標。

    同時,醬油、味精等調料也含鹽或鈉,若放了就應減少用鹽量,以免鹹味疊加。

    當然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許多調料都最好用天然食材替代。烹飪時,除了用鹽,還可用香菇、香菜、白糖、醋、洋蔥等提味,盡可能減少放鹽量。

    同時可以選低鈉鹽。

    低鈉鹽適當降低了食鹽中的鈉含量,增加了鉀含量,是普通健康人群的優先選擇。需要注意的是,低鈉鹽並不等於低鹽,有腎髒疾病的人,還要注意鉀過高帶來風險。

    另外,少吃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糕點類、醃製品都是含鹽大戶。小孩老人吃鹽格外注意,控鹽從娃娃抓起,嬰幼兒食物中,最好不要放鹽,這樣孩子長大後口味就會比較淡;老人由於味蕾敏感性變差,口味變重,容易多吃鹽,因此家人要注意勸導。

    第二個方法,增加水果攝入。

    《柳葉刀》對水果的推薦量是每日250克左右。要堅持每天吃,成人每日應攝入水果200克至400克。大概每天一個蘋果搭配一個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個雪梨。其次,吃夠彩虹色,每天吃的水果顏色越多,攝入的營養成分越豐富。不僅要選用草莓、西紅柿等“護心專家”,橙黃色的橙子、檸檬,還要搭配葡萄、黑莓等紫藍色水果。最好做到每天兩種及以上的水果,每周可以更換水果種類。

    最後,選對時間吃。晚上盡量少吃水果,食用時間以飯後1至3個小時為宜,不宜空腹吃。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在食用水果時要有所注意。糖尿病患者首選西瓜、蘋果、獼猴桃等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建議每天攝入的量為100克至200克;肥胖者少吃榴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