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28 騎槍不如馬槊(下)(1/2)

作者:微風小說網字數:6904更新時間:2019-11-01 23:00:41

    馬槊的好處是很多的,除了在劇烈衝撞時槊杆能夠自行彎曲抵消大部分衝撞力外,槊杆因為經過特殊處理,刀砍不斷,也是其重要的特點。

    馬林上輩子看過一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其中就有唐伯虎他爹和唐伯虎自己的紅纓槍,直接被對手用劍把槍頭從木杆上削下來的情節。而馬槊若是和敵人作戰時,被刀砍中端掉的話,僅剩的槊杆,就會成為一根較長的燒火棍,沒啥戰鬥用途了。

    而馬槊不同,其槊杆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了大量複雜的工藝和材料。而且,在槊杆未製成時,“刀砍不斷”就是其中合格的標準。所以,馬槊的槊杆,是不怕刀砍的。一根製作精良的馬槊,不敢可以自用,隻要包養得好,甚至可以傳給兒孫繼續使用,使用年限很長。不像騎槍,一場戰鬥下來,就要換幾根。換騎槍麻煩是次要的,最可怕的是,在沒有騎槍的那段時間內,騎士的自保能力將會大大降低。若是斷了騎槍的騎士,遇到敵人騎槍沒斷的騎士,沒準就被一下子打下馬來,摔傷甚至被俘。

    而馬槊則不同,他可以反複使用,不擔心折斷。而且,馬槊長度要超過騎槍。騎槍一般2米多長。後麵是實心或空心的粗木棍,前麵加一個金屬槍尖。衝撞時,靠著空心木棍的斷裂來抵消反衝力。馬槊的長度一般為丈二,也就是三四米長的樣子,比騎槍要長。若是對衝,肯定是馬槊先捅到使用2米多長的騎槍的騎士。槊鋒雖然未必能捅開板甲,但是,把騎士打下馬還是可以的。仗著比騎槍長一兩米的優勢,必然先打到對手。而且,騎士穿了全身甲,不方便彎腰避讓。正因為如此,後來的胸甲騎兵,為了方便騎兵彎腰用馬刀劈砍步兵,都采用了四分之三胸甲,好讓騎兵的腰部更加靈活些。

    事實上,不是騎士們不想用更長的騎槍,而是,特麽的騎槍很重啊!騎槍後半段是粗木棍。即使是空心的,也非常重了。所以,騎槍能做2米長,也就差不多了。再長的話,騎士單手就持不動了。

    而馬槊因為製造工藝精良,雖然長達三四米,可重量竟然和普通的長矛差不多,比騎槍輕多了。所以,能造三四米長。單手持騎槍和單手持馬槊,是很不一樣的體驗。單手持騎槍,相當於端一根粗木樁,非常吃力。而單手持馬槊,卻像端一根長竹竿,輕鬆程度完全可以想象得出。

    馬槊唯一麻煩的,就是其配套的馬上武藝。因為,槊鋒不止是一個槍尖,而是一把短劍,左右是開刃的。所以,馬槊不但可以刺擊,也可以用槊鋒劈砍和橫掃。隻是,在馬上使用三四米長的馬槊施展相關武藝,並不是那麽容易的,沒有多年的練習是辦不到的。

    像唐初的名將,如秦瓊、尉遲恭和程咬金等,演義裏瞎寫,說什麽使用雙鐧、鐵鞭和板斧,都是胡扯。而真正的曆史上,這三位猛將,全部都是擅長使用馬槊。而且,三人都是出自官宦世家,馬槊大概都是祖傳下來的。而且,三人都是李世民麾下最精銳的玄甲騎兵的統領,親自手持馬槊,帶玄甲騎兵衝鋒的。隻不過,馬槊技法繁多,需要多年的訓練。

    當然,對於歐洲騎士而言,即使不懂得馬槊的其他種類用法也沒啥,隻要知道夾著馬槊衝鋒和刺擊,也就足夠了。反正,馬槊相當於可以長久使用的騎槍就可以了,而且,還不容易被反衝力傷到手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