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06章 口音很重要(3/3)

作者:微風小說網字數:6004更新時間:2020-04-29 22:22:07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80後以前的70後和60後,因為普通話普遍不好,還大量存在同鄉抱團的情況。但從80後開始,因為大家都說很流利的普通話,地域差異開始變小,人們隔閡也不像以前那麽重了。

    當然,80後是華夏普通話開始大力推廣的承上啟下的一代。所以,很多農村出生的80後,普通話也講不太好。這主要是因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教師嚴重缺乏。那個時候,有一種人叫做“民辦教師”。我們姑且不論這些民辦教師對華夏教育做出的巨大貢獻,但客觀地講,這些民辦教師水平真的不咋地。很多鄉村民辦教師中的語文老師,自己就不會講普通話。他們教出來的孩子,自然普通話也講不好。後來當時的“小中專”師範培養出了大量專業的老師,撒向農村,才漸漸改善了這個情況。到了21世紀,國家強製規定課堂教學必須使用普通話。然後,00後和10後的孩子們,平時在家都滿口的普通話了。

    而說著相同的普通話,大家就會自然而然第忽略掉地區差異。不同地區的人,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不再有同鄉抱團的行為。因為,大家都講普通話,不存在任何交流困難,也就沒必要跟老鄉抱團了。而方言,往往都是在和家裏人打電話時,才會用到。

    所以,有了前世的經驗教訓後,為了讓國民(包括殖民地的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加強,同時消除區域差異,避免出現如同原本曆史上一般的“布爾人”,馬林下令——在修建開普敦城堡的同時,挑選傳教士,攜帶“標準”教科書,教當地孩子學習“標準發音”的德語和英語(弗裏斯蘭語)。甚至,以後會在開普敦殖民地推行標準德語和標準英語的發音考級,考級不合格的不準擔任公職。如此,也能逼迫當地人不改口音,避免和本土產生文化、語言和認同感的差異。

    為此,馬林事後在紙上寫下了“口音很重要”的句子,並一連寫了三遍,表示重要程度。然後,派人送給凱撒,讓其好好領悟和理解……

    <

    /book/10699/53278930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