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六十五章 歲終(2/3)

作者:壺中洞天字數:6708更新時間:2020-03-16 06:18:34

    室外,大雪紛飛,好一片冰火兩重天!

    足足在浴室揮汗一個時辰,李陽方才從浴室中走了出來。

    來至院中,卻看到吳伯帶著何章正將一架大鼓往府裏搬。

    李陽十分好奇,問道:“何章,你這是……做甚?”

    何章一臉巴結的樣子,笑嘿嘿的道:“屬下聽吳伯說府中無鼓,所以特意命將作府打製了一架鼓。”

    李陽一頭霧水:“我這是鎮國君府,又不是郡縣衙門,要鼓有何用?”

    這話卻是換來了吳伯和何章詫異的眼神,吳伯道:“老爺,年關將至,無鼓如何驅逐疫癘之鬼?”

    自從李陽娶妻後,吳伯就不再稱李陽為公子了,而是改口稱老爺。

    李陽一聽,恍然大悟。

    原來,這鼓是用來驅逐疫癘之鬼的。用過世的話來說,就是過年用來趕跑年獸用的。

    除夕,相傳在堯舜時期已有過年的習俗,但稱呼不相同。在《爾雅·釋天》中記載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所以,在秦朝時,已經有過年的習俗了。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據呂不韋編寫的《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癘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

    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用桃梗刻製神荼、鬱壘像,在除夕前頁那天懸掛在門前,用來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擾。

    到後來,人們嫌刻木人麻煩,就直接在桃木上畫兩個神像,提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於除夕下午掛在門兩旁,以壓邪驅鬼,這就是最初的桃符。

    關於桃木有辟邪作用的記載,最早源自《左傳》,裏麵記載了古人用桃木做得弓進行除災儀式。《莊子》載:“插桃枝於戶,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由此可見古人對桃木的特殊信仰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如《戰國策.齊策三》說孟嚐君打算入秦時,蘇秦對他講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勸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語桃梗:“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可知戰國時代已有削桃木為人的做法。

    先秦認為春節是不吉利的日子,這天還會舉行儺舞,驅鬼辟邪。掃塵聚宴,祭祀先祖。

    何章將鼓擺在了院門口,又將桃木刻製的桃符掛在府門兩旁,還不忘表功道:“大人,這桃符是用難得的五百年桃木所製,驅逐疫癘之鬼那是普通桃符不可比擬之。”

    李陽雖然不信這些玩意,但念及其一片用心的份上,還是誇了他一句“費心了”。

    不過,想到鑼鼓製作不易,而且桃符也是製作費時費力,李陽倒是覺得是時候改變一下秦朝對過年的習俗了。

    比如,後世的春聯、鞭炮就很不錯嘛。

    嗯,看來是時候該發明火藥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