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膽的想法(2/2)

作者:壺中洞天字數:5494更新時間:2020-08-26 19:49:42

    李陽點點頭,這糧食儲備,那是維持國家根本的東西,確實不可亂動。

    萬一明年遇上天災,糧食顆粒無收,秦國的國庫又無糧,莫說救災了,就是秦軍都得餓死,屆時災民一亂,大秦豈不玩完?

    想到這裏,李陽道:“國庫糧食儲備,乃國之根本,不可妄動。運河工程款,還是另想它法吧!”

    聽見李陽也認為糧食儲備不能動,眾人也略鬆了口氣,最起碼這回這位鎮國君沒有胡來。

    隻是……

    如今運河工程等著預付款方才會動工,這可怎麽辦?

    “實在不行,運河工程就隻能延後開工,我們先加緊鑄幣。”扶蘇無奈的歎了口氣,說道。

    眾人也點點頭:“隻能如此了。”

    李陽問道:“鑄幣,需多少時日?”

    紀偕道:“從采礦,到鑄幣廠鑄造,運河工程所需的預付錢款,最少需要半年時間。”

    “什麽?半年!”

    李陽直接瞪大了眼睛。

    “是的,最少半年。”紀偕道。

    “那還是算了。”李陽直接搖頭。

    笑話,拖廷個半年時間,那還要不要修運河了?

    當然,關於大量鑄造錢幣,他倒是不擔心會造成通貨膨脹。

    因為,貴重金屬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所以如果使用金銀,銅作為貨幣材料,那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生通貨膨脹。

    中國古代發生過的“通貨膨脹“隻有兩種原因,其一是鑄幣質量差,銅含量低或者錢幣質量輕。其二就是大規模的災荒,而然事實上中國古代很長時間裏糧食,布匹也承擔過等價物的作用,在日本,糧食作為等價物的作用一直持續到江戶幕府時期。既然貨幣的作用一度寄托在糧食,布匹本身上,通貨還如何膨脹?所以嚴格的說,古代(紙幣流行前)是不存在通貨膨脹的。

    當然也有例外,在大航海時期初期,西班牙人從南美獲取了大量的白銀,一度導致歐洲市場白銀飽和。物價上漲,不過縱觀人類曆史,這是在紙幣之前唯一的一次通貨膨脹。

    而在我國古代,由於沒有成熟的金融體係,理論上貨幣可以無休止的發行,但現實中是根本行不通的。首先我們要知道銅屬於貴重金屬,它本身價值不菲。而朝廷鑄造銅幣過多,就會造成銅貨貶值,最終導致“鑄幣成本”高於貨幣的“使用價值”,這種情況下,朝廷再鑄幣就是貼本鑄造,造銅幣越多自己虧損越大,這就迫使他不得不停止鑄幣。

    而古代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因為沒有金融係統,人們貯藏銅幣的方式隻能是“囤積持有”,甚至直接掩埋到地下,導致市麵上流通的貨幣不斷減少,這就會使貨幣升值,一旦市場上的“使用價值”超過“鑄幣成本”,朝廷就可以繼續鑄造銅幣。

    這一做法是讓市場來自動調整“貨”與“幣”的平衡,方法先進而不繁瑣,簡直牛逼。

    雖然貴金屬錢幣,本身是具有價值的,且不易發生通貨膨脹的現象,但是……對於李陽這個21世紀穿越的“人才”來說,這種錢幣就有點OUT了!

    用銅鑄錢,費時費力,而且不易於攜帶,非常不利於商業社會的發展。

    所以……李陽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不如……咱幹脆玩次大的,一步大位,直接成立一個大秦帝國中央銀行,發行大秦紙幣?

    手機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