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5章:考功名,就在今朝(一)(1/2)

作者:望天一笑字數:4794更新時間:2023-10-02 07:19:19

    童試即童生試,是這個大清朝取得生員的入學考試,是讀書士子的進身之始。應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統稱童生。

    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院試錄取者即可進入所在地、府、州、縣學為生員,俗稱“秀才”,生員分廩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員經科試合格,即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

    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知縣主持。大清朝時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連考五場。通過後進行由府裏的官員主持的府試,在四月舉行,連考三場。通過縣、府試的便可以稱為童生,參加由各省學政或學道主持的院試。

    大清朝的院試是每三年舉行兩次,由皇帝任命的學政到各地主考。辰、戌、-(醜)-、未年的稱為歲試;寅、申、巳、亥年,稱為科試。院試得到第一名的稱為案首。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廩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生員獲得入學的資格後,可以到官辦的府、州、縣學讀書。不過入學基本上隻是一種形式,並沒有多少真正的知識傳授。入學後經過學政的選拔,便可以參加下一級鄉試。成績特佳的生員,有機會被選為貢生,成為國子監的學生。與國子監其他監生不同,貢生是正途所出,屬一種榮譽。

    有些讀書人要多次嚐試才能通過最基本的縣、府試成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後,院試多次落第,到了白發蒼蒼仍稱童生者大不乏人。

    縣試一般由知縣主持,本縣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結,並且有本縣廩生作保,才能參加考試。試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場,內容有八股文、詩賦、策論等,考試合格後才可應府試。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知主持,考試內容和場次與縣試相同,試期多在四月。府試合格方可參加院試。院試又叫道試,由主管一省諸儒生事務的學政主持。院試合格後稱秀才,方可進入官學和正式參加科舉考試。

    自從打算參加考試之後,易夢玨也就認真的鑽研了這個時代的科舉考試製度。這個,跟曆來的一些朝代,到是沒有多大的差別。

    至於報名做保的事情,賈政早已經安排好了,當然不需要易夢玨操心。

    這年後一過,眼瞅著,二月馬上就要來了。

    大清朝隆德七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的日子。

    這日,也就是童試考試的開始。

    賈家的原籍雖在江南金陵,但是世代在大都居住,當然也就算是這大都的考生了。

    “心肝肉兒,這些日子我看你到是瘦了許多。可是這每日的苦讀,累了心神?

    明天就要考試了,這一大家子人聚到了一起,賈母看到易夢玨如今越發出挑的身子。個雖然長高了,也壯了,可臉上確實沒怎麽見肉了。

    “老祖宗,孫兒這些日子雖然閉門苦讀。可是,有老祖宗和太太的關心,每日裏那人參燕窩不斷,又怎麽可能會累到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