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30 四大投資(1/2)

作者:流浪de橘貓字數:5632更新時間:2020-06-02 19:45:54

    馬士民領命走後,徐誌也快速計算起來,和黃手中的現金高達150億港元,這麽大的資金,即使同時進行七號泊位碼頭及黃埔廣場項目也綽綽有餘,畢竟項目再多,哪怕是過百億的投資,其中大部分也都會利用銀行資金,而且投入也是分批投入,整個項目會被分割成第一期、第二期等等。

    這兩個項目都是包賺不賠,碼頭自不用多說,進入90年代後,香江碼頭在一段時間內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碼頭,直到內地21世紀崛起後,上滬的杭州灣碼頭以及寧波舟山碼頭的吞吐量才超過了葵湧碼頭,但香江碼頭的生意並沒有萎縮,反而越來越好,碼頭的集裝箱吞吐量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隻不過增加的幅度比不上內地罷了。

    而徐誌苦心為和黃準備的這個黃埔廣場項目,更是一顆超級的搖錢樹,雖然投資可能需要150~200億港元,但如果建成了總麵積2000萬尺(200萬平米)的CBD商業群,那麽其中的收益足以堪比印鈔機。

    在後世的21世紀,紅磡的寫字樓房價高達1.5萬港元一尺(差不多15萬港元一平米),隻看房價,整個黃埔廣場價值約為3000億港元,這還沒算上其中的一部分商場價值遠超寫字樓。

    而且這一世,徐誌有意將紅磡打造成香江另外一個經濟中心,到了未來,房產價值隻會更高。

    再看租金方麵,中英談判之後,香江的經濟機構開始轉型,工業退縮、服務業及旅遊業急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對於寫字樓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導致了租金的暴漲。

    到了80年代末,中環區域的甲級寫字樓租金平均高達60元每月每方尺,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中環擁有一棟10萬平方米的寫字樓,那麽每個月都租金收入為6000萬港元,一年為7.2億(隻是收入、並非利潤)。

    而進入90年代,內地開始了進一步的全麵改革開放,香江作為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點,大量的外資進入,無數意圖進入內地市場的西方企業相繼在香江開辦辦事處。同時,內地經濟上升,大量國企也開始進入香江,這又導致了寫字樓售價與租價的大幅度上漲。

    根據1992年香江最大的物業公司置地集團的一份報告,其旗下物業70%的租客為海外國際性機構,外資公司成為了支持香江寫字樓租金維持高水平的中堅力量。

    90年代中期,中環的寫字樓,租金已經高達120港元每月每方尺,昂貴的價格,倒逼著大量企業開始搬往其他區域。

    紅磡的位置或許算不上最佳,但交通方麵也極為方便,在90年代,正常的寫字樓租金也高達每月每方尺30-40港元,拋開黃埔廣場的商業出租價格,隻是寫字樓,一個月的租金就能高達6-8億港元,年租金收入亦能高達百億。

    而進入21世紀後,租金收入必然更高。

    香江的房地產市場,就是這麽不講道理,隻是1991年,整個樓市一年升幅55%,到了97年,房價是91年的4倍。

    實際上,香江房地產的泡沫比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產還要嚴重,隻不過畢竟是一座城市,規模較小,影響力遠比不上日本。甚至泡沫破滅後,在外界的幫助之下,居然又聚集起來更大的泡沫。

    這兩個項目總投資高達兩三百億港元,但也隻有少部分資金需要和黃墊付,而是未來數年之內,分批注入。

    如果是一般的公司,甚至李嘉成這種經營高手,也不會再進行其他大型項目,因為經營公司最重要的不是多大的利潤,而是風險控製。

    不過徐誌可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就罷手,別人忌憚的風險對他來說根本就不存在,當然不會再準備幾十億港元的資金,放在公司賬戶裏吃利息,未來十幾年,香江房價上漲十倍,他雖然不會低級的到處收購房子,但如果碰到合適的的大型項目,還是會擇機而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