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34 前往上滬(1/2)

作者:流浪de橘貓字數:5560更新時間:2020-06-02 19:45:55

    “資金方麵的話不是問題,既然國家需要我來投資,我當然義不容辭!”徐誌笑著肯定道。

    海外包括香江的不少來華投資的商人或企業,都喜好各種合資,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個本身資金的匱乏,第二個則是擔心內地政策的問題,但這兩點對於知曉未來的徐誌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據他估測,內地願意讓國貿大廈這個項目獨資,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第一,這項目再重要也隻是一棟建築物,並非能夠提高國家力量的大型工廠,是不是合資並不重要。

    這第二,也應該與最近幾年,進一步開放有關係,據說今年年初,美國工業巨頭3M來上滬談投資合作,第一個要求也是隻搞獨資、並且產品隻在內地銷售,而上滬及國家方麵的代表並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表明還能繼續談談。雖然需要對方的產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很明顯,國內在合作方麵已經擺脫了最開始必須合資的前提。

    而第三,可能國家需要更多的外匯,最近兩年,國內與西方合作越來越多,但貿易仍然以逆差為主,中央需要更多的美元外匯。國貿大廈這個項目,假設第一期總投資為5億美元,那合資的國家隻能拿到一半的投資2.5億美金,讓外資獨資則能拿到所有的5億美元。

    這第四,也有可能是國內財政緊張,拿不出這麽多錢!

    或許很多人會不可思議,內地政府怎麽可能拿不出人民幣?

    但這也是事實,從78年開始,中央十分在意經濟,但更重視民生,80年代初內地百姓的貧窮根本無法想象,這是一個人均GDP全球倒數第四的國家,絕大部分非洲人的收入都比國內強。

    而拖了平均GDP後腿的老百姓,更是貧困至極,上億的農民一天的平均收入不足一毛,糧食低產的同時,還需要上交糧稅。

    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中央提高了部分主糧的收購價格,但為了不增加城市人口的經濟壓力,中央不得不進行巨額補貼。

    同時,城市人口的居住問題也是重中之重,大量的房屋建設也消耗了大量的財政收入。

    80年代初,中央每年都財政收入約為千億,為了平衡財政赤字,中央不得不壓縮基建規模90億,這也是為什麽改革初期,大量黃金位置的基建工程被港資所獲得。

    魏局長見徐誌同意下來,開心的接著說:“好,那我回去後立刻上報,不知道徐先生還有什麽問題?”

    徐誌想了想問:“那不知道這個項目何時才能夠正式落地?”

    魏局長說:“徐先生,隻要您這邊資金沒有問題,那麽很快我們雙方就可以展開進一步的細節方麵談判,待雙方皆沒有問題後,我們就可以立刻簽約。”

    “好。”徐誌點點頭說道:“那我立刻安排香江方麵的建築專家前來京城,先進行實地考察,再準備後續的設計問題。”

    “沒問題。”魏局長笑道:“徐先生放心,我也會安排建築方麵的專家參與陪同,大家一起合作,早日為國家將整個大廈建起來。”

    ……

    在京城與內地高層定下了關於國貿大廈的合作方案後,後續的談判就是各種細節問題,如建造所需要的土地麵積、層高、大廈外形及內部空間設計、附近交通、資金支付計劃等等,而這一切自然不需要徐誌這個老板來親自參與,隻有實在雙方難以抉擇的情況下,他才需要親自出麵。

    香江代表團在京城待了一個星期,隨後就乘坐原班機回港,不過徐誌並沒有一起回去,而是所上了內地的綠皮火車,哢哧哢哧的前往了上滬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