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六章 芯片的問題(2/3)

作者:微風小說網字數:8072更新時間:2019-11-04 08:04:08

    芯片用的電子級高純矽要求99.999999999%(別數了,11個9,又稱為N11),幾乎全賴進口

    聽說蘇省的鑫華公司正在研發,計劃初步實現年產0.5萬噸,而華國一年進口15萬噸。

    高純矽的傳統霸主依然是漢斯Wacker(瓦克化學)和美麗堅Hemlock(漢姆洛克,美日合資),華國任重而道遠。

    接下來是晶圓,矽提純時需要旋轉,成品就是圓柱形的。所以切片後的矽片也是圓的,因此就叫“晶圓”。

    切好之後,就要在晶圓上把成千上萬的電路裝起來的,幹這活的就叫“晶圓廠”。

    那麽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怎樣才能完成這種操作?用原子操縱術?或許平行時空的黃豪傑可以利用納米機器人完成完成,至於現在還是想想就好。

    晶圓加工的過程有點繁瑣。

    首先在晶圓上塗一層感光材料,這材料見光就融化,那光從哪裏來?光刻機,可以用非常精準的光線,在感光材料上刻出圖案,讓底下的晶圓裸露出來。

    然後,用等離子體這類東西衝刷,裸露的晶圓就會被刻出很多溝槽,這套設備就叫刻蝕機。

    在溝槽裏摻入磷元素,就得到了一堆N型半導體。

    完成之後,清洗幹淨,重新塗上感光材料,用光刻機刻圖,用刻蝕機刻溝槽,再撒上硼,就有了P型半導體。

    實際過程更加繁瑣,大致原理就是這麽回事。有點像3D打印,把導線和其他器件一點點一層層裝進去。

    那麽為啥不把芯片做的更大一點呢?這樣不就可以安裝更多電路了嗎?性能不就趕上外國了嘛?

    答案出奇簡單:錢!一塊300mm直徑的晶圓,16nm工藝可以做出100塊芯片,10nm工藝可以做出210塊芯片,於是價格就便宜了一半,在市場上就能死死摁住競爭對手,賺了錢又可以做更多研發,差距就這麽拉開了。

    不過華國軍用芯片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為兔子不計較錢嘛!可以把芯片做的大大的。

    另外,越大的矽片遇到雜質的概率越大,所以芯片越大良品率越低。總的來說,大芯片的成本遠遠高於小芯片,不過對軍兔來說,這都不叫事兒。

    畢竟安全第一,花錢總比被人掐脖子強。

    芯片良品率取決於晶圓廠整體水平,但加工精度完全取決於核心設備,就是前麵提到的“光刻機”。

    光刻機,尼德蘭—阿斯麥公司(ASML)橫掃天下!不好意思,產量還不高,你們慢慢等著吧!無論是台基電、三鑫,還是英特爾,誰先買到阿斯麥的光刻機,誰就能率先具備7nm工藝。沒辦法,就是這麽強大!

    東瀛的尼康和佳能也做光刻機,但技術遠不如阿斯麥,這幾年被阿斯麥打得找不到北,隻能在低端市場搶份額。

    阿斯麥是唯一的高端光刻機生產商,每台售價至少1億美金,2017年隻生產了12台,2018年預計能產24台,這些都已經被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搶完了,2019年預測有40台,其中一台是給華芯國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