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二、驀然回首闌珊處(2/5)

作者:傾泠月字數:52232更新時間:2018-12-14 04:49:38

    “你再彈一曲給我聽吧。”淳於深意又道,“我是不知琴好不好,不過剛才你彈的琴曲可是極好聽的。”

    風辰雪一笑,指尖劃下,便琴聲淙淙,如流水輕瀉,瀉了一室的清爽,瀉了滿院的春光。

    那一日淳於深意又在那小院裏呆了大半天,吃完了晚飯才離去,對孔昭的手藝讚不絕口,隻說比凝香居的大師傅還要好。

    三月十七日,丹城靈燈會。

    每年裏,在某些節日,百姓們會舉行燈會,比如正月的上元燈會,七月的七巧燈會,八月的中秋燈會等,而在三月十七日舉行燈會的卻隻有丹城,也隻有丹城的燈會叫“靈燈會”。而靈燈會的由來卻要從二百多年前說起。

    當年皇朝初立,朝晞帝以丹書詔告天下,複“久羅”族號,允久羅人重返久羅山。

    也在那一年,沉寂數百年的久羅山迎回了它的故人,久羅族之王久微帶領著族人重返故裏,那一日便是三月十七日。

    也在那一晚,回到久羅山的久羅王率領全族的人燃靈燈,以告慰那些屈死的族人,讓亡魂得到安息。

    傳說在那一日,天上沒有星月,漆黑一片,久羅山頂飄浮靈燈千餘盞,熤熤如同繁星一般環繞著久羅山,就像是久羅山閃耀著靈光,輝照天地,令山下丹城的百姓看著驚歎不已。

    自那以後,丹城的百姓也想做出久羅族那樣的可以飄浮於半空的燈,隻可惜嚐試的人雖有許多,但沒有人的燈可以飄起來,不過這樣一來,倒是做出了許多樣式獨特的花燈,燈會裏點亮一看,漂亮精致,有過往的客人看了無不驚豔,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丹城的花燈便出了名,許多的人都來這兒買燈,許多的人都特意來這兒看燈會,到最後,花燈便成了丹城的名產,丹城裏許多百姓亦因賣花燈而賺了大錢。

    後來,許是出於感恩,丹城的百姓便在三月十七日舉行其獨有的燈會,並定名為“靈燈會”。隻不過,二百多年過去,丹城的靈燈會年年都舉行,風光一年勝似一年,但久羅山上卻再也不曾飄浮過靈燈,久羅族依舊是神秘莫測的一族。

    這一日,淳於深意早早來到小院,和風辰雪、孔昭一起用過晚膳,又各自收拾一下。孔昭與淳於深意是將自己收拾得更好看,而風辰雪則是戴上麵具掩了那張傾國之容。

    夜幕降臨時,三人出門。

    出來時,天幕上還隻是掛著疏淡的幾顆星子,伴著一輪淺淡的圓月,顯得有些清冷。但地上卻是燈火通明如同白晝,街上人來人往喧嘩熱鬧。

    一路走過,兩旁的樹上皆掛上了花燈,明燦絢麗若樹上開出朵朵花來。放眼長街,門前屋下,樓角簷頂,一盞盞,一排排,人神精怪飛鳥走獸花木蟲草等等形狀無不應有盡有,皆做得栩栩如生巧奪天工。

    在這種節會,城中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皆是歡天喜地的出動,便是那些養在深閨裏平日極少出門的千金小姐們也趁此機會出來賞燈看人。這些小姐們要出門,自然是打扮得十分的漂亮,一個個如花似玉,豔比花燈。也因為這些美麗的小姐們,這燈會又生出別樣的情味來。那些少年兒郎們將自己拾綴得格外的精神,長袍錦帶,一派倜儻,眼神兒盡往燈亮處看,看燈下那團扇半遮了俏顏的佳人。

    但見長街,燈爭妍、人鬥豔,一派歡慶升平,那光景,當得是: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真是漂亮啊!”孔昭這一路已不知感歎多少回來。“丹城的花燈果然是名不虛傳啊,比我們上回在雲州看到的還要好看!”

    “那當然,我們丹城的花燈可是天下第一。”淳於深意頗是自豪,說著目光瞟向一旁一直靜默著的風辰雪,見她唇角一直掛著微笑,顯見是心情愉悅,不由得放下心來,她先前還生怕她看不上這燈會呢。

    “淳於姑娘,這兒的花燈一般什麽價錢?”孔昭忽然問道。

    “小一點的一般五到二十銀絡,大的特別精貴的也有五到十銀葉的。”淳於深意答道。

    “那我們去買那盞蓮花燈。”孔昭一手扯了一個,將她們拉到一個攤位前。

    那攤前的花燈都比較的小巧,但做得十分的精致,掛在攤前的一盞白蓮花燈更是似是活的一般。

    淳於深意本想自己出麵來買下花燈,誰知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孔昭已和老板熟門熟道的討價還價起來。從花燈的形狀,到花燈的做工,從花瓣的大小,到花蕊的顏色,她都給挑出一兩樣毛病來,說到最後,那老板幾乎真要以為自己的東西太過粗陋不堪,再不賣掉會要無人問津了。結果孔昭姑娘將十五銀絡的花燈以三銀絡買下,那老板還千恩萬謝的恭謝三人離開。

    走了好一段路淳於深意才回神。“我本以為我娘是這世上最精明的女子了,今日見了你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話果然是有道理的。”

    “我姐姐百事不問,我當然要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孔昭提著花燈左看右瞧,顯見是十分滿意。

    “隻不過你是不是也太會精打細算了。”淳於深意看著她手中精致的花燈道,“這盞花燈那老板即算不虧,那也絕對沒掙到錢,若每個客人都如你,那老板還要過活嗎?”

    “這種紙一銀絡可買半丈,老板可以做好多盞呢,絕對不會虧的。”顯然孔昭更會算。

    “你連這紙什麽價也知道?”淳於深意乍舌。

    “那當然。”孔昭抬了抬下巴,“以前,我們才出來時不知外間物價,可花了不少冤枉錢的。當年我買的第一盞花燈花了八銀絡,我現今回想起都是心痛呢。”

    淳於深意一聽這話不由得又噎了。“八銀絡讓你至今心痛?”她看著孔昭那張嬌嬌俏俏的臉,暗想人果然不可貌相。隻看她這模樣,誰不當她是個天真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哪裏知她骨子裏竟是這麽精明愛財。

    “你看這花燈不是三銀絡就買到了麽,這說明我當年足足虧了五銀絡。”孔昭提起久遠的往事便一臉的痛惜,“五銀絡可夠我買一升米了,夠我和姐姐吃幾天了。”

    淳於深意忍了一下,還是沒忍住,“你們看起來不像缺錢的樣子,至於這麽吝嗇麽。”雖不知她們到底出身何等人家,可隻看她們的穿戴用具,哪一樣不是精致的,便是孔昭姑娘頭上那支不起眼的圓頭簪子上鑲的可是罕見的碧涯海裏撈的雪珠,平常百姓家一輩子的積蓄也買不起一顆!

    “錢是不缺,但我和姐姐都不會掙,坐吃空山,當然得一銀絡折了當兩銀絡花。”孔昭睨了她一眼,“你吃我們家的飯沒收你錢,你難道就以為是從天而降不成。”

    淳於深意被那一眼睨得麵上涼涼的,不由小聲嘀咕道:“我看你這樣,那不如去猜燈謎,那樣不花錢也能得花燈。”

    “真的?在哪有?”孔昭聞言果然張望。

    “那前邊便有一個。”淳於深意指著左前方圍著的一堆人的地方道。

    孔昭看那處人那麽多,便將手中蓮花燈遞給風辰雪,“姐姐,這給你拿著。”然後一把扯了淳於深意便往人堆裏擠去,“我們去猜燈謎。”

    風辰雪提了蓮花燈,看著孔昭的背影搖了搖頭,因街上人來人往的不時撞到,她便退到了街邊的僻靜處。目光看著街上的人流,燈光下皆是一張張喜笑顏開的臉。

    “意亭兄,你看我贏了這個!”

    猛地一個爽朗的聲音傳入耳中,她心頭一震,提著的蓮花燈晃了晃,不由自主的循聲望去,便見一個年輕英秀的男子提著一盞“龍潛九淵”的金色花燈興高彩烈的向另一名男子走去。

    前方立著一排高高的木架,架子上一層層掛滿了花燈,映得那處格外的明亮。

    那人身著一身銀白鑲藍邊的衣裳,負手身後,從容又帶點閑散地立於花燈下,華光流動灼灼炫目,倒好似是他照亮了那一排花燈,而不是花燈照見了他。

    他?

    風辰雪怔怔看著那人,耳邊人聲遠去,眼前花燈搖曳,那個人立於萬千燈影之下,負手而笑,眼神明亮更勝華燈。一瞬間,記憶裏浮現一個銀衣少年的影子,緩緩渡過十數年的悠長歲月,一點一點與眼前的人重合。

    那一刻,心神空明如鏡。

    她隔著人群,隔著燈火,遠遠地看著那個人,那個曾與她命運相係了十數年的人,那個本該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此刻,他們不過是路人。

    秋意亭聽得喚聲轉頭,轉頭的瞬間,他與一雙眼睛對視,清寒明亮,遙遙如天邊的星子,不過一刹,卻通體沁涼,他迅疾回頭,可極目處,隻見人流如水,華燈千盞,並未有那一雙孤漠如雪的眼睛。

    “意亭兄,這條龍可給我贏著了。”淳於深秀將手中花燈在他麵前晃了晃。

    秋意亭回過頭,看著麵前的花燈,然後笑了,道:“這是條‘潛龍’,賢弟可不要浪費了。”

    “哈哈……潛龍!”淳於深秀大笑一聲,轉身,“走,前麵來有更好的,我們去看看。”

    “嗯。”秋意亭應道,回頭又望了望,然後離開。

    街上人潮太多,兩人緩慢行走,約行了丈來遠,前邊便衝過來一群小孩子,一個個手中提著一盞花燈,歡歡快快的從人流中穿過,其中一個撞到了秋意亭的腰,腳下一個趔趄摔倒了。

    秋意亭忙轉身扶起他,又幫他撿起地上的花燈。

    “多謝大哥哥。”小孩子給了他一個笑臉,便提著花燈追著他的夥伴去了。

    秋意亭笑了笑,起身,一抬頭,那一刹那,他心間浮起一句詞: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隔著數丈距離,前方的街邊處一株梨花樹,雪似的梨花綻滿了枝頭,枝上掛著兩盞花燈,許是燭火已將燃盡之故,燈光已顯暗淡,卻更襯得梨花靚豔寒香。而在那雪樹瓊花下立著一名素衣女子,手中提一盞白蓮花燈,淡淡的燈光淺淺籠了她一身,令她看起來朦朧而遙遠。她靜靜的站在那,目光渺遠地落在長街,如立雲端,淡看這十丈軟紅,匆匆過客。

    “意亭兄,你在看什麽?”淳於深秀見他怔怔看著某處不動不由也順著他目光看去,待看到梨花樹下的女子不由也是一呆。

    許久後,秋意亭輕輕念一聲,“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音落時,他回首轉身,繼續前行。

    淳於深秀回過神追上他,問道:“怎麽?看上那個女子了?要不要過去搭句話?”

    秋意亭緩慢穿行於人群中,聽得淳於深秀的話隻是淡然一笑。

    淳於深秀繼續道:“剛才那女子隔得遠看不清麵貌,隻是那提燈獨立的風姿,飄然不似凡塵,意亭兄,你的眼光不錯。”

    秋意亭腳下一頓,側首看了淳於深秀一眼。“飄然不似凡塵……嗯,這話不錯。既然她不屬這紅塵,你我便遠遠看一眼即可。”他抬首仰望天際,悠然道:“我們看這明月有如玉盤,可等哪一天我們如果真飛上天去了,說不定這月亮比土盤子還不如。”

    呃?淳於深秀一愣,然後了然一笑。

    皇朝十九州,每一州皆有其特色,比如華州那是最富饒的,蘭州那自然是蘭花天下絕,墨州那裏最多金礦,而風景最秀逸的要數玉州,但是人文最鼎勝的則在風州。

    在皇朝有這麽一句話:十分才,七自風。

    即是說,十個才子中,必定有七個是出自風州。足可見風州人才之眾。

    自前朝始,風州便以文化之盛列居諸國之首,曆朝曆代皆多才子名士,他們或為奇人異士隱於鄉野,或為文豪大家授學育人,或官居朝堂輔佐帝家……翻開史書、傳記,風州的風流才士舉不勝數,而在元愷年間,卻是一人獨領風騷,那人便是風鴻騫。

    風鴻騫生於風州,自小便有“神童”之稱,爾後少年成名才華橫溢,十五歲時辭親遠遊,北越雪山,南窮蒼梧,西過大漠,東涉溟海,踏遍煙霞覽遍河山,其才其人亦隨其足跡遠揚天下,舉國提才,必數其名。而他這一次遠遊卻是整整遊了十五年,至他三十歲時,一人一騎風塵歸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