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3章 智能是什麽(3/4)

作者:桃李成蔭字數:11244更新時間:2020-06-16 10:35:47

    在辛啟天看來,這個想法有點杞人憂天。因為,現階段情況下,以電子計算機,這種完全確定的東西,可以言明之道,創造出來的所謂的人工智能,從核心編碼這裏,就固定了,人工智能,很難逃脫人類天生的束縛。

    就像是,人類本身,被造物主固定在身軀當中,被繁衍生息的生物條件給固定住,永遠難以逃離最基礎的**。

    人類,直到今天為止,很多人認為自己和禽獸不同。但實際上,人類依然有最基本的獸性,身體的潛移默化,造成人類極為感性的情況。

    感性,是一種生物本身特有的特質。它就是造物主的明珠,使得生物脫離了完全確定,變成了一種不確定的東西。

    然而,對於電子計算機來將,它永遠都是理性的!

    理性當然很好,可是人類發展至今,感性一麵,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在推動著人類前進。

    否則,如果完全理性的人類,那麽世界上將無比和平,所有人都不可能朝著有可能毀滅的方向去做事。

    所以,正是因為有這些認知。辛啟天很肯定的認為,電子計算機的情況下,除非發展到極致,無數確定的龐大程序,在龐大的極致之後,形成了不確定因素,從而才能產生出,一種生命!人工智能生命,威脅到人類本身。

    世界的本質,是一種不確定狀態。

    現代社會,人們認知世界,依靠數學和物理。

    經典物理,已經徹底完善,讓人類極為驕傲。

    現代物理的出現,一度給人當頭一棒。

    但實際上,一切都是事物的本質,他們本身相互糾纏,不會區分為什麽經典物理,現代物理。

    現代物理,主要就是量子力學,以及相對論。

    量子力學沒有創立之前,物理學由兩大體係組成,一個是牛頓經典物理學,一個是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包括牛頓力學、電磁學、熱力學和光學等,對日常生活所見的各種現象提供了完滿的解釋和準確的預測。

    一切都是可以確定狀態,人們都夠理解。

    然而,在經典物理體係的天空中,兩朵烏雲在飄蕩著,讓科學家們,為此頭疼不已。一度成為一種,不可說的和諧東西。

    第一朵烏雲,邁克耳遜-莫雷實驗與“以太”說破滅。所謂以太,是物理學家給光找的傳播介質。

    但是,1887年,邁克耳遜與莫雷合作,在克利夫蘭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邁克耳遜-莫雷實驗”。

    實驗結果證明,不論地球運動的方向同光的射向一致或相反,測出的光速都相同,在地球同設想的“以太”之間沒有相對運動。因而,根本找不到“以太”或“絕對靜止的空間”。

    實驗使科學家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他們或者須放棄曾經說明電磁及光的許多現象的以太理論。如果他們不敢放棄以太,那麽,他們必須放棄比“以太學”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動說。經典物理學在這個著名實驗麵前,頗有種讓人信仰崩塌的感覺。

    第二朵烏雲,黑體輻射問題。19世紀末,盧梅爾等人的著名實驗―黑體輻射實驗,發現黑體輻射的能量不是連續的,它按波長的分布僅與黑體的溫度有關。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物理沒辦法解釋!

    後來,現代物理學建立。第一個問題,由愛因斯坦解決,假設真空光速恒定,狹義相對論建立。

    第二個問題,另一位大牛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說,引入普朗克常數,成功解決黑體輻射問題。量子學開啟。

    而今天,無論是相對論,和量子學,成為老幼皆知的東西,得感謝無數影視,科幻的幫助。什麽時空穿梭啊,什麽情感感應,量子糾纏,薛定諤貓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