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章 還有後來人(一)(1/2)

作者:胡說字數:5090更新時間:2023-10-08 01:00:52

    “砍頭不要緊,

    隻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

    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1928年3月在就義前寫下

    詩人蕭三回憶說:“夏明翰同誌黨性很純潔,沒有一點花招,紮紮實實,不說假話。要說他的性格、脾氣,四句詩完全可以代表,是真心話,沒有做作,很難得的就是他這言行一致。謝覺哉回憶說:“夏明翰烈士深深留在我腦子裏的是他的忠實、勇敢、誠實、堅決最崇高的布爾什維克品質。”,他在《夏明翰傳》書中評價:“明翰同誌品質的優美,永遠是黨員的模範,也永遠是人民的模範。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前所長呂芳文評價:“夏明翰不僅是一位豪氣衝天的熱血男兒,一位意誌堅定的偉大的革命者,同時,更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意,可親可敬的兒子、丈夫、父親和朋友。

    2009年夏明翰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後世紀念。

    那麽,夏明翰又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能寫出“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等壯誌豪語?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出生豪紳之家的叛逆者。

    夏明翰,1900年生,湖南衡陽縣禮梓⼭(今洪市鎮餘家⼤屋)⼈。夏明翰出身名門望族,豪紳家庭,家境很優越。夏明翰自幼酷愛讀書。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夏明翰,字桂根,曾隨母姓陳,取名日羽,出生於父親居官的湖北秭歸,隨祖父、父母先後在湖北、江西等地居住。12歲時,夏明翰隨父母回到祖籍湖南衡陽,進衡陽縣石鼓國民高等小學堂讀書。他的祖父夏時濟在光緒年間考中舉人、進士,於是成為了朝廷命官。受大環境影響,夏時濟的思想一直封建保守,後來夏明翰的父親夏紹範在祖父的培養下,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貢生,在肄業後便踏上了仕途之路。

    隻不過與夏時濟的封建保守不同,夏紹範曾經在1903年前往日本考察,在這裏他見識到了日本在回國後,夏紹範不僅跟家裏人講述民主和科學的思想,甚至還支持武昌起義,他的所作所為讓夏時濟氣得半死。好在妻子陳雲鳳也是受過教育的人,思想比較開明,所以她對於丈夫的想法很支持。

    夏家的祖籍原本是在湖南衡陽,後來因為夏紹範被朝廷派往湖北秭歸縣擔任知州,所以夏明翰是在這裏出生的。

    祖父夏時濟非常疼愛夏明翰,因為他們家是書香世家,所以夏時濟希望夏明翰也能滿腹經綸,將來為朝廷效力,在夏明翰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夏時濟就教他學《三字經》和《百家姓》。

    當然,在這種文化氛圍濃重的家庭裏,夏明翰從小就聰穎好學,學習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按理說夏時濟應該非常開心,但是他從小在官場中長大,耳濡目染,有感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對封建禮俗的深惡痛絕,偏偏夏明翰跟他父親一樣,盡學些什麽民主思想,就連後來在學校的選擇上,也違背了祖父的安排。

    他身處官宦大家庭,是富家大少爺,卻體恤下麵的傭人。有一次,夏明翰看到仆人挑一桶水,很吃力,就主動過去幫忙去挑。

    他的祖父看到後,立馬斥責夏明翰:“壓壞了腰怎麽辦,這是下人們幹的活。”而他氣憤地反駁:“你就不怕壓壞他們的腰麽?”說罷,硬是要幫傭人把水挑到了廚房。

    他的祖父聽到後很生氣,甚至認為他是“不孝子孫”。因為他的祖父思想很保守,看不清時局變化,滿清已滅亡,那些封建禮俗也應跟隨廢除。夏明翰與他祖父心目中的“形象”越走越遠,甚至公然抵抗祖父,他隻追求真理,顧不上什麽長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