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章 還有後來人(六)(1/2)

作者:胡說字數:5186更新時間:2023-10-08 01:00:53

    1937年淞滬會戰之後,日本人占領了上海,鄭家鈞又推起曾經那個小三輪,帶著女兒離開了上海,朝著南方逃難。

    逃難的途中有很多與鄭家鈞一樣被日本人摧毀了家園的人,他們都想找一個安定的地方生活,然而在逃難途中,所有人都自身難保,鄭家鈞母女倆有時隻能靠地裏的一些野菜飽腹,甚至去撿有錢人家倒掉的餿食吃。如果在一個地方能找到活計,鄭家鈞就會多呆一段時間,自那以後,鄭家鈞靠著這個小三輪推著女兒做著小工,慢慢熬到了抗戰勝利。

    鄭家鈞了解到,當時的鄰居已經成為統帥千軍萬馬的MZD了,於是她帶著女兒回到了長沙,在這裏她終於與組織聯係上了,有了組織的幫助,鄭家鈞母女才有了相對體麵的生活,夏赤雲也重新開始上學。

    在穩定下來後,鄭家鈞怕給組織添麻煩,依然靠著自己做工養活女兒。

    而夏赤雲從小就跟父親一樣,非常喜歡讀書,在學習上很有天賦,讀大學時她選擇了冷門專業—有色金屬,畢業後的夏赤雲直接下到基層,為了能夠完成研究,她來到深山裏吃住,最終成為了中國第一代有色金屬專家。

    戰火連天的環境下,這種想法太過奢侈。

    不僅是夏赤雲,就連她的兒女們也非常優秀,有的在機關工作,有的在學校當老師,有的在企業裏擔任管理者,他們雖然能力出眾,但卻為人低調,從來不會拿爺爺夏明翰的事情大做文章。

    如今,夏明翰的女兒已是耄耋之年,退休後,夏芸就一直深居簡出,默默生活在九江,她從小就教育子女要低調行事,不要因“烈士後代”感到與眾不同,要憑自己的勞動去工作生活,才能無愧於“後來人”的身份。她曾說:“雖然說我們生活的時代和過去不一樣了,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艱苦樸素的作風不能丟,革命先輩的那種為了革命理想信念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執著精神更要學習和傳承。”

    新中國成立後,夏明翰的妻子鄭家鈞專程赴武漢憑吊,滿懷深情地作七律一首,其中寫道:“白骨推波卷巨浪,丹心永照後來人。喜見今朝乾坤赤,英魂含笑看朝暉。”

    這些感人的話語,體現了夏明翰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為革命慷慨赴義的革命英雄主義。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被敵人押送到漢口餘記裏刑場。犧牲時,他揮筆寫下了一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永遠為人們傳頌著: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縱觀烈士夏明翰的一生,短暫卻永恒。幼年時期,他見證了亂世下的民不聊生,作下了“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飄。洋人耍威風,國恥恨難消”這樣的詩句,可見革命的種子早已播種在夏明翰的心中,直至根深蒂固。

    夏明翰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他本是富家大少爺,毅然放棄優越的生活,走上革命的道路,敢於同黑暗勢力作鬥爭,進行反帝反封建活動。

    他是那時的熱血青年,一位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父親、兒子、丈夫,隻不過他為“大家”舍“小家”。從他的三封遺信中,讀得讓人淚目。正如有的人活著,卻死了,有的人死了,卻活著,夏明翰留下的詩篇及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人。

    年輕的生命以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告終。就義詩讀來胸腔充斥熱血,背後是夏明翰傳遞給國人無限的勇氣,是GCD人堅守信仰的一麵旗幟、一座豐碑,讓後來人在展開革命事業也如同當年。

    再出發,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向前進,更偉大的勝利正在召喚。百年風華正茂,且看我輩揮斥方遒,學史力行,借史省己,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凝聚磅礴力量,砥礪奮進新程,立穩站直行遠,而今邁步從頭越,以實際行動獻禮建黨一百周年的先烈一般,一往無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