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詩歌是理想,而你是人間(1/4)

作者:小小蘇字數:10288更新時間:2023-10-08 17:35:35

    1920年,林家有女初長成,此時的林徽因已經十六歲了。林長民對林徽因的喜愛不言而喻,家中子女眾多,可隻有林徽因最是聰明伶俐,清秀可人。所以便帶林徽因去歐洲遊曆,對於這次的出行,林長民對林徽因有三個要求。

    第一希望她觀察其他國家的事物增長見識,第二希望她能領悟自己的胸次懷抱,第三希望林徽因遠離家庭瑣碎,把目光轉向國家和社會,擁有自己的見解和領悟。所以一到了英國,林徽因考入聖瑪莉學院學習。學習的日子固然妙趣橫生,可是業餘生活卻是枯燥乏味。林長民整日為事業奔波,常常獨留林徽因一個人看書望雨。倫敦多雨,天空總是灰蒙蒙的,好像永遠不想放晴。

    這裏沒有熟悉的夥伴和親人,異鄉客的林徽因回憶起這段時光,文字中多是落落寡合。她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咬著手指頭哭,空氣太沉悶,天氣又壓抑,種種因素疊合在一起,讓她悶到用哭來發泄情緒。這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花一般的年紀。如果不是在異國他鄉過著飄零的生活,或許她會活的像蝴蝶一樣活得安閑自在。她那麽美,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梨渦掛著臉上,又多了幾分俏皮可愛。論才情,更是滿肚經綸博通古今。熟悉她的人無不誇獎其是天才,穎悟絕倫。倘若不是在英國,追求她的男孩子估計可以排上整條街。

    懷揣少女夢的林徽因,也時常幻想有一個人叩響房門走進來和她說話,再不濟有個人能給她講故事也好。最要緊的是她希望能有人來關心她愛她,但是這些都沒有。就在她以為自己會混混沌沌的度過這段歲月時,上天給了她一份禮物,一個名叫“徐誌摩”浪漫又有情趣的詩人出現了。

    1920年秋,徐誌摩出現在林長民父女麵前。他本是想請林長民做介紹,以認識英國作家狄更生。徐誌摩多次在詩歌中描繪著他和林徽因的初次見麵,最出名的當屬那一句:“那一天我初次望見你,你閃亮得如同一顆星,我隻是人叢中的一點。”

    徐誌摩才華橫溢又彬彬有禮,他和林長民很快成了忘年交。在林長民的回憶錄中,也不乏對徐誌摩的讚揚,他的語言總是如詩般絢麗多彩,更如粲花之論。他身上有詩人的氣質,這是天賦,是別人身上看不到的。空洞乏味的生活中,突然出現了一縷耀眼的陽光,林徽因怎麽會不被吸引。本已經快要凋落的花朵,在徐誌摩浪漫的陽光中,林徽因慢慢的綻放,每一朵花瓣都帶著他們的記憶,生活又重新充滿了希望。

    對於徐誌摩而言遇見林徽因,更是在尋尋覓覓中遇到了一處好景。他和妻子張幼儀是父母指婚,張幼儀溫良賢惠,可是她再好,也不是徐誌摩想要找的人。他是激情的,是理想的,是狂放的。他想要一個和自己在精神世界高度契合的女子,而不是一個隻會言聽計從的妻子。

    徐誌摩就像是一個奔波在山路中的寶馬,不記來時路,隻想尋一處好山好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最開始,他們連一句話都說不上,林徽因等徐誌摩是父親的朋友,總禮貌的叫著他叔叔。徐誌摩也未在意這個梳著兩個辮子的小姑娘,他總是來找林長民抒發理想,談天說地,可是林長民太忙了,甚至常常不在家。漸漸的徐誌摩發現,林徽因讀書很多,總是妙語連珠。他能深刻的感受到,林徽因不僅長得秀麗可愛,更出眾的是優越的思維,以及對事物深刻又清晰的認知。從秋天到冬天,聖誕節連著新年,林徽因有了長長的假期。壁爐中的火燒的很旺,火光跳躍在徐誌摩的臉上,他激情慷慨的背誦著英文詩歌,他告訴林徽因自己喜歡拜倫、濟慈和雪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