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蕭乾:以文成友,如煙歲月(2/4)

作者:小小蘇字數:9844更新時間:2023-10-08 17:35:38

    一年之後,蕭乾前往天津《大公報》工作。在此期間他每個月都到北平,在來今雨軒舉行二、三十人規模的茶會,一是為了組稿,二是為了聽取《文藝副刊》支持者們的意見。林徽因幾乎每次必到,而且在茶會上也經常發表一些獨到見解,蕭乾由此折服於林徽因這種卓越的藝術悟性。

    1936年,蕭乾調到上海,同時負責滬津兩地的《文藝副刊》編纂。初到上海,工作很是繁重。頂著如此壓力的蕭乾也不斷想辦法,在版麵設計上下足了功夫。為此,他嚐試不斷開辟各種“專欄”。林徽因對蕭乾的這些大膽嚐試都熱烈支持,並且積極參加,鼓勵蕭乾勇敢嚐試。那一年正是《大公報》創刊十周年,為了慶祝這一盛事,除了舉辦文藝獎金,蕭乾還想從《文藝副刊》已刊的作品中,編一本《大公報小說選》以做紀念。可是這樣的一本小說選,由誰來編選?蕭乾左思右想,最後覺得隻有林徽因最合適,兩人一拍即合。於是從副刊創辦那天起,林徽因就每一期都認真看、仔細評,以此回應蕭乾的重托。不久後林徽因便將選好的篇目寄到上海,蕭乾接到這封信之後大為吃驚,在這份篇目中,林徽因一共選了三十篇小說,這些小說的作者中有的當時已是全國聞名的作家,但也有的當時並不大為人所知,顯然名譽在林徽因的眼中不過是浮雲,算不得衡量文學成就的標準。

    細心的林徽因還為這本小說選寫了一篇“題記”,其中她指責有些作家“撇開自己熟識的生活不寫……因而顯露出創造力的缺乏,或藝術性的不真純”。林徽因提倡作家們應“更有個性,更真誠地來刻畫這多方麵的錯綜複雜的人生,不拘泥於任何一個角度”。林徽因特意強調作品最主要的是誠實,認為誠實比題材新鮮、結構完整和文字的流利更為重要。這本小說選後來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後大受讀者歡迎,很快售罄。此中足見林徽因文學鑒賞的才能和藝術眼光乃是當世獨具一格。而林徽因在寫給她的美國好友費正清夫人費慰梅的一封信中也提到她對工作的態度,每一個作品都是從內心出發,認真對待,創作出來的,讀者於她而言,並不僅僅是顧客。林徽因在這封信中,表達了自己對於作家創作的理念和態度,也談到了作家在創作時要“誠實”,這樣的創作理念,對於當時和現在,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1937的7月,日本侵略者發動侵略戰爭,國家陷入動蕩,“七·七”事變之後,全麵抗戰爆發,當日本軍人在盧溝橋全麵發動侵略戰爭時,在猛烈地進攻之下,古老的北平被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梁思成和林徽因當時身處北平,麵對侵略者的四處掠奪,夫婦倆人逼不得已逃出城去,隻為尋找一處安靜的家園,繼續追尋自己的事業。同年深秋,蕭乾與林徽因曾見過一麵,倆人此時雖然都是漂泊之身,但內心身處對於文化事業的堅持卻沒有絲毫動搖。但在那動蕩不安的時代大潮之中,世人不過是隨浪而行的水滴,處境艱辛卻又身不由己。當時蕭乾正在失業,準備隨楊振聲和沈從文去大西南後方,繼續進行文學創作。後來蕭乾買到了汽車票,就經益陽去了沅陵,而林徽因夫婦則是向長沙進發,卻險些出現意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