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四章 胥吏貪婪(2/2)

作者:有點混蛋字數:5136更新時間:2019-11-04 23:09:11

    盡管如此,各種複雜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

    最大的問題就是,此時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不相信官府的。

    這時候又不像後世,全民接受義務教育,都懂得自己的利益和義務。

    再加上這個時代的稅率確實不低,底層官吏還各種盤剝,導致很多百姓視官府如仇敵。

    本來夏天歉收,很多宋州百姓都眼巴巴地等著官府減免夏稅。

    可減免夏稅的皇帝敕令沒下來,郭榮倒是派了陶文舉這酷吏下來。

    陶文舉自然懂得這時候百姓的習性,先打死十來個人,掛城門示眾,來個下馬威,這樣後續就好弄了。

    很多百姓自然是擔驚受怕,準備賣兒賣女賣地湊錢交稅了。

    可這時候,幾天前還凶神惡煞上門催稅的胥吏,突然帶著看不懂的文契上門來了,說是當今節度使大發慈悲,提供分期借款。

    隻要簽字畫押,就能讓夏稅分三次還清,隻不過要付出四成的利息。

    那百姓能信嗎?自然是不信的。

    很多百姓都覺得這分期貸款和那些放高利貸的沒什麽區別,到最後利滾利全部家當怕是都要被奪走。

    再加上很多地方高利貸勢力,因為看到了分期貸款對他們的威脅,在暗中散播謠言,推波助瀾。

    甚至有個別縣的官吏,和高利貸勢力勾結起來,消極怠工,阻礙分期貸款的推廣。

    這些原因,導致借貸與民的規劃,實施起來極其困難。

    在封建時代,皇權不下縣可不是一句戲言,甚至五代時期,皇權下到州一級都是很困難的。

    不然郭榮為何要提拔任用陶文舉這等人呢?還配上禁軍,無非就是政令不通罷了。

    宋州節度判官竇侃和掌書記吳觀兩人,為官的時間都不長。

    兩人雖然多次討論了借貸實施計劃,也預料到了上述一些情況的發生,但有些情況還是會超出他們的預期。

    本來宋州上交夏稅的額度是四萬貫,吳觀卻建議李重進運六萬貫來宋州,李重進也知道其中內情,如數調運了六萬貫到宋州。

    這多出來的兩萬貫,就是準備發給各級官吏的“辛苦費”。

    因為按照貸款規劃,這四萬貫並不會從下層的胥吏中過一遍,每簽一張文契,就把對應要繳納的夏稅放入府庫之中。

    問題是,每個縣三四十名官吏,府衙一百多官吏,很多人就靠著收稅撈錢呢!

    官是有俸祿,可胥吏是沒有的啊,胥吏們每年就這兩次能穩賺錢的機會,不給他們辛苦費,誰會賣命地去上山下鄉宣傳啊?

    吳觀對於這些下層官吏的種種行徑,自然是清楚的,也準備了對應的兩萬貫來填這幫人貪婪的嘴。

    每簽價值一百貫的文契,就發放五十貫給到各級官吏,還明示了各級官吏得到的比例。

    但無論吳觀如何透明公開,總會損害一些人的利益,導致計劃難以順利實行。

    竇侃和吳觀在兩天前,努力收集了證據,以妨礙公務的罪名,抓了十來個胥吏,砍了六個放高利貸的富戶,才讓這些計劃的施行稍微順利了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