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七章 混亂時代(2/3)

作者:有點混蛋字數:7516更新時間:2019-11-16 23:01:59

    李延慶和吳觀相約明日一早,同去府衙陪同審訊蔣達,然後獨自回到了一心院中。

    坐在搖椅上,李延慶又琢磨起了吳觀對士兵的分析,想起看過的史書,這唐末藩鎮割據的根源不正是士兵嗎?

    唐末五代是一個門閥貴族徹底解體,底層民眾崛起的時代。

    因為土地徹底的私有製,使得朝廷隻能實行募兵製,士兵的一切費用都需要朝廷來出。

    這些受到招募而參軍的士兵,也有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渴求。

    他們本就受到壓迫,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被迫參軍謀生。

    然而當他們發現,自己手中的兵器能為自己謀求更多的利益時,消極罷工、抵抗命令、甚至起兵謀反就成了常態。

    憑什麽出身門閥的人生來富貴?憑什麽官老爺就能盤剝百姓?憑什麽上級軍官就能壓榨底層士兵?

    我雖然隻是個士兵,但我也想喝酒、也想吃肉、也想要女人,上邊不給的話就先問問我這手上的刀!

    唐末的藩鎮割據根源就在此,由於生產力的低下,底層百姓的產出滿足不了上流社會的欲望。

    而因為動亂,統治階級又不得不依靠底層的士兵來維持統治。

    唐末所謂的藩鎮割據,除了少數野心家外,大部分節度使都是身不由己的,節度使代表的是藩鎮全體士兵的利益。

    要歸順朝廷,節度使就要上交賦稅給朝廷,一旦上交了賦稅,就滿足不了士兵們的需求。

    滿足不了士兵需求的節度使,往往會被藩鎮內的士兵們滅掉全家,再推舉一個新的節度使上台。

    這一狀況從唐朝中期開始持續了一百多年,直到五代時期通過戰爭和屠殺,從肉體上消滅了不少藩鎮的士兵,才結束了這一亂局。

    唐末聞名天下的魏博軍,就曆經了後晉後唐兩朝的三次大規模屠殺,魏博地區的牙兵被屠戮殆盡,魏博地區才被朝廷有效地統治。

    此時,士兵倒逼節度使和朝廷的狀況已經不常見了。

    因為朝廷也摸清楚了與士兵相處的方法,那就是花錢買平安。

    別看蔣達那樣的州兵一年隻有四五貫的俸祿,可那都是經過士兵們與節度使和朝廷的反複博弈後換來的。

    因為發不出士兵的俸祿,或者滿足不了士兵的需求,丟掉性命的節度使數不勝數。

    而開封城中的禁軍,年俸都有十貫以上,逢年過節還要發錢。

    甚至連作戰時都要各種發錢,行軍時要發開拔錢,紮營時要發紮營錢,上陣殺敵時那更要發大錢了,不然根本就指揮不動。

    竹奉璘必然是指使不動手下軍隊的,要五百人為他賣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為論錢,他哪能比得過朝廷呢?竹奉璘的錢財,頂多就能維持二三十人聽他的命令。

    李延慶理清了思緒,自覺對這個時代的了解加深了不少。

    五代可以算是中國曆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了,這亂不僅僅隻是政局混亂,不隻是國家分裂的亂,最根源的是人心亂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