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別(2/2)

作者:有點混蛋字數:4138更新時間:2020-12-10 07:49:29

    而按照李重進的預想,李延慶將會在明年三月通過律科試後,到淮南新征服的州縣為官,撈取升官的政治資本,並且指揮潛伏在南唐境內的烏衣衛,給李重進提供重要軍情。

    李延慶隨之起身:“那學生便與老師在淮南再會了。”

    “哈哈,好,到時候為師親眼見證你高升。”吳觀仰天大笑,走出長亭,從護衛手中接過馬韁,利落地跨上馬背:“三郎,後會有期。”

    李延慶走出長亭,端正地行了一禮:“老師,後會有期。”

    ......

    顯德二年八月二十日,李延慶攜帶筆墨紙硯,步入國子試的考場,考場借用了國子監旁邊的貢院,令學生們能提前感受到明年省試時的氛圍。

    因為是分科考試,所以律學館的三名學生獨享一間十丈見方的寬闊考場。

    此時科舉考試並不像明清時一般分設隔間,三人坐在三張平行的木案後,彼此間隔一丈有餘。

    監考老師隻有一名,正是律學博士尹季通。

    以本館博士來監督律學館的國子試,這國子試之不正規,可見一斑。

    見三名考生都已就位,尹季通打開麵前書案上一口木櫃,從中取出了三份考卷分發給三位考生:“時間為三個時辰,時候一到就收卷,現在開始。”

    律學館的考試共有“墨義”、“律令”兩個科目,分兩天考試,每天考一門,明年三月的明法試本來也是這兩個科目,不過來年明法試經由竇儀的改製,多了一門“口試”。

    第一天考試科目為“墨義”,通俗點就是默寫,考試範圍便是國子監刊印的十二冊儒家經典。

    這“墨義”並非簡單地默寫經書的原文,而是會將原文寫在試卷上,考生根據考題要求,默寫出原文對應的“注”或者“疏”。

    李延慶接過試卷攤開,先是數了一下考題,共有四十題,注、疏各二十道。

    題目量很多,寫完估計會花上兩個時辰,時間完全足夠...李延慶稍稍整理了一番思緒,便開始不緊不快地磨墨。

    對於十二經注疏,李延慶下了足足一年的苦功夫,早已了然於胸,四十題中自信最少能做到八成考題答案一字不差。

    考試結束後,尹季通會當天立刻批閱試卷,四十題中答對的題目少於六成者,便會失去明日參加“律令”考試的資格。

    這一規矩也是效仿的明法試,為的就是讓考生完全體會到明法試的嚴苛。

    明法試三門科目,但凡有一門沒有通過,就會直接失去參加下一門考試的資格。

    兩個半時辰後,李延慶終於寫完了最後一個字,放下細毫,活動了一下手腕。

    抬起頭一看,監考官尹季通卻正在看一卷書冊,全然沒有在意三位考生的情況。

    這就是國子試嗎?當真寬鬆,花錢果然就能享用到特權...李延慶不由感慨:希望來年的明法試也能如此輕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