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五章 非你莫屬(2/2)

作者:有點混蛋字數:4854更新時間:2021-09-01 00:37:49

    大部分地方武將已不再安排自己的兒子進入州軍,地方節鎮也失去了培養年輕武將的作用,這一責任便落到了中央朝廷的頭上。

    那麽,朝廷又是如何培養年輕武將的呢?

    很簡單,就是召入宮中做殿直。

    比如李家老大李延順,以及安家的安守忠,都被郭榮召入宮中為殿直。

    在宮中效力多年,證明自己對皇室的忠誠後,皇帝便會將這些殿直們安排到地方州軍中為官,他們通常是從地方兵馬都監做起。

    兵馬都監,簡單點說就是監軍,主要職責是擔任地方兵馬都指揮使的副官,順帶監視都指揮使以及統治當地的地方武官。

    張謙和的父親張惟遠,他的差遣便是宋州兵馬都監,不過隨著李重進的移鎮,張惟遠也挪了屁股,在李重進的安排下,張惟遠去了淮北的宿州擔任監軍。

    還是拿李延順舉例,若是一切順利,那他或許會在三十歲前被外放為都監,第一站通常是某個內陸州。

    幹上兩三年,若是績效優良,那李延順就有機會調任邊境州的監軍,在那裏他將第一次接觸真實的戰陣。

    在多個邊境州輪番擔任監軍,積攢足夠的實戰經驗以及戰功,李延順就能被順利調入禁軍,成為禁軍中的一名中低級將領,到那時,他才能真正稱得上是一名武將。

    朝廷收走了地方武將們的大權,也承擔了培養年輕武將的責任,這進一步又削弱了地方武將的權勢。

    靠著收軍權,此時的朝廷能夠牢牢將中央禁軍以及地方州軍掌控在自己手中,曾經節鎮作亂的場景已是一去不複返。

    那李重進為何還要安排李延慶去州軍中磨練呢?

    一方麵,李家入宮為殿直的名額已經被李延順給占用了。

    另一方麵,州軍中還有可供節度使後代曆練的地方。

    那便是節度使的自留地——牙軍。

    唐代大將出鎮,例建牙旗,仗節而行,因而他們的官署稱牙,所屬的軍隊稱為牙軍,牙又通“衙”,衙門、衙內這些詞匯就是出自這個牙軍。

    李重進作為節度使,當然也有自己的牙軍,也可稱為親隨。

    曾經,牙軍數量並無定額,節度使可根據自身實力組建牙軍。

    唐末亂世時,強力節鎮的節度使通常會養一隻近萬人的牙軍,個別富裕的節鎮甚至能有三四萬牙軍。

    不過在朝廷不斷收緊的政策下,世事境遷,現在節度使牙軍至多隻能維持兩百人的規模,而大部分節度使早已不再供養一隻牙軍。

    就兩百人,能幹啥呢?低不成高不就的,還要節度使負責花錢供養,簡直得不償失。

    倒是衙內指揮使這個空頭差遣保留了下來,供節度使的親戚們鍍金。

    在宋州時,李家老二李延福擔任的就是衙內指揮使,負責執掌牙軍。

    不過這李延福的衙內指揮使隻是個虛職,他麾下並無一兵一卒。

    李重進最近拋開李延福,新組建了一支兩百人的牙軍部隊。

    這兩百牙軍組建的時間並不長,李重進去年領兩千宋州州軍南下,通過一場場殘酷戰爭的篩選,從宋州州軍中精心遴選了兩百人。

    兩百牙軍裏,除了個別跟隨李重進多年的百戰老兵,大多都是宋州本地人。

    即便李重進換鎮,這些牙軍也願意隨李重進赴任鄆州。

    並且早在十一月,這兩百牙軍就已抵達鄆州。

    現在,這批牙軍正缺一名指揮使。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