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66章 夜校經驗(2/2)

作者:開先洞人字數:5964更新時間:2020-05-18 13:46:57

    劉正對向導支隊的期望很高,聞報之後,就帶著指揮部的人前往黑石咀訓練營,視察向導支隊。

    看完向導支隊的訓練之後,劉正決定:與向導支隊的排長楊蓮進行對話。

    “莊主,我不明白,晉軍戰士驍勇善戰,晉軍將領也是身經百戰。為什麽在戰旗一帶的戰鬥,晉軍一線部隊會頻頻吃虧?”楊蓮問道。

    “道理很簡,就是對速度的把握出了問題。”劉正答道。

    劉正坦言:晉軍主力南下益州作戰,大多數晉軍將領的作戰思維依舊處於北方平原。平原行軍,日行百裏更是家常便飯。再加上北方的道路都是一條大路,平原無遮無擋的環境,也很難對大部隊的行軍加以牽製。

    因此,北方將領對於行軍速度的了解,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如今到了益州腹地的東安和仙峰,再按照傳統的行軍速度製定作戰計劃,布置作戰任務,就會在具體的銜接上出現問題。

    益州地理環境複雜,不為人知的路比比皆是。更何況蜀軍的武器多是單兵作戰裝備,更利於走路進行穿插。

    晉軍的戰鬥,一向依賴重型武器,大軍行進對道路的需求十分嚴格。這也就是,蜀軍可以輕而易舉的掌握晉軍的動向。晉軍卻無法判斷蜀軍的位置。

    武器的特性決定行軍路線,這是特殊武器對道路的特殊需求決定的。

    晉軍重型武器的存在,直接圈定了晉軍攻打戰旗的路線。這樣就會給蜀軍可乘之機。

    對於兵家必爭之地的判斷,是一名將領最基本的素質。之所以有人可以進行預判,也是基於對敵軍裝備與編製的了解。

    裝備決定行軍路線,也是判斷大軍動向的重要依據。也許有人可以出其不備的輕裝。然而輕裝突擊就必須要承擔風險。打鬧可以冒險,大型戰役就不存在冒險的可能。

    山地作戰,晉軍的人數優勢難以發揮作用,重型武器也會成為蜀軍的活靶子。最關鍵的是晉軍將領在短時間內,既做不到知己,也談不上知彼。盲人騎瞎馬,根本就不知道問題的所在。

    向導支隊的存在,一來是協助先頭部隊建立交通線;二來是讓主力部隊盡快適應山地戰,做到知己知彼。

    向導支隊收集的數據,可以成為晉軍將領製定作戰方案的重要參考。畢竟北方戰場的數據已經不合時宜,就得因地製夷找到新的戰爭數據。

    西蜀地形圖隻是解決了晉軍的方向問題,卻沒有辦法給晉軍主力額外的選擇。蜀軍完全可以分析出晉軍主力的位置,從而決定是打是撤。

    “莊主,我們向導支隊也就是一個連的編製。相對於整個戰場來就是杯水車薪呀!”楊蓮道。

    “不,你們的存在,隻是為了給晉軍主力製造出其不意的可能。”劉正道:“在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可以更加合理的進行布局。盡量不給蜀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劉正對向導支隊的要求,就是給晉軍將領換上一副山地作戰的思維模式。從而實現對各部行軍速度的切實掌控。

    再有就是主力行軍的後勤保障也會有南北差異。北方行軍,需要注意敵饒騎兵突襲。因此警戒部隊當以快速成陣的槍兵為主。

    然而進入山地戰場之後,敵軍的偷襲必定是弓兵為主。若是再讓槍兵部隊承擔警戒任務,防禦薄弱的槍兵,很有可能成為敵饒弓箭打擊下的活靶子。

    因此,山地作戰,擔任警戒任務的部隊,隻能是刀盾兵。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

    警戒兵種的轉變,也就意味著山地作戰需要全新的作戰思維。然而晉軍參謀部製定作戰計劃,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參考。

    向導支隊的存在,就是提供各種數據的原始單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