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1章 天子東歸(2/3)

作者:金屬沸騰字數:6354更新時間:2019-12-11 11:11:23

    在編撰書籍的過程中,秦鈞從各國收集了大量的陶板、甲骨,然後又建了一座“藏室”專門保存這些東西,這就是子圖書館了。

    未來這個圖書館,可能會出現一個牛逼的“圖書管理員”。

    秦鈞還改進了曆法,引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這四個節氣都是可以觀察太陽測算出來的——春分和秋分是晝夜平分日,夏至和冬至則是晝極日和夜極日。

    東都西郊的曲泉山上,建起了一座“文台”。

    那裏有一群人,專門負責觀測、記錄象,這些數據累積幾百年之後,將幫助這個世界的人更深入地認識宇宙。

    秦鈞建立了“樂府”,負責收集編纂民間音樂、詩歌。

    除了達成文明這些成就,秦鈞還把一些科技“縮”了回去,成功讓它們失傳了!

    火藥、火炮、熱解法製硫、祖傳的硝田、硝酸這些東西,所有參與過製作過程的人,包括商朝之前調配帝寶藏的那些,都被秦鈞嚴格控製不得泄露、傳授、記錄做法,幾十年下來那些人已經差不多死光。

    最終除了隻言片語的傳,那些大殺器基本都已經失傳。

    沒辦法秦鈞手裏的“貨”已經越來越少,縮回去下次再重新作為秘密武器,才是可持續發展(刷分)的王道啊!

    而且等到春秋戰國時代,一旦有了火藥武器各國的戰爭將更加慘烈,在沒有秦始皇真正統一下之前,這樣發展搞不好諸夏會一直處於分裂、戰亂的狀態。

    如果可以的話,秦鈞都想把煉鐵都縮回去。

    可惜,鐵器在伐商的戰爭中作用巨大,其優良的性能早就被各國所熟知,秦鈞想縮也縮不回,隻能當成這輪遊戲的文明成就了。

    鐵器逐漸淘汰青銅,秦鈞於是又發明了銅幣。

    當今時代有所謂“貝幣”,也就是用漂亮的貝殼作為貨幣,但這種貝幣的使用範圍並不廣,大多數交易仍是物物交換或者以鹽、羊皮、麻布、絲帛等等為等價物。

    秦鈞所鑄的銅幣名“通寶”,簡稱“錢”。

    其外圓內方可以很方便用繩索串起來,這種貨幣在現實地球用了數以千年,足見其生命力。秦鈞必須把它發明出來,否則很快就會有人發明刀幣什麽的,那樣他豈不是少了一項文明成就?

    另一樣沒縮的是燒玻璃,因為提升玻璃的性能需要長期摸索,而光學玻璃、化學實驗玻璃的意義非常重大,秦鈞考慮之後還是決定不縮了。

    縮武器科技可以為了和平,這種基礎型前置科技還是讓它好好成長吧!

    不定幾百年後,他就可以得到透明的玻璃磨出望遠鏡,跟諸子百家一起看看月球環形山也挺美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