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049 莫厭金杯酒(3/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7560更新時間:2019-11-22 00:16:36

    “此為宮板,專為協律錄調之用。”

    米白珠也湊上來,見永安王有些不解潘三娘的動作,便低聲解釋道:“樂者多有筆墨不習,才用俗器錄曲協律。”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這錄曲的工具他倒是沒有聽過也沒見過,但大約能夠想象到其使用的原理。後世研究唐樂,無非故紙片言的搜羅與出土實物的推敲,即便是真正的古樂大師也不好吹牛說自己能夠通知所有,他認識有盲點和漏洞也再正常不過。

    樂工康多寶也停下撥弦動作解釋道:“雜調翻曲協律,還是簡單一些,宮調即定,隻需要宮內上下調撥。至於清商等大曲翻新,還需樂懸貴器尋宮應律,重做勘磨。”

    所謂的樂懸,便是鍾磬等禮樂大器,是亙古相傳的莊重器物。所謂古樂十二律,黃鍾大呂之類,便是通過鍾磬等確定其調律,又被稱為宮律或者是宮商。宮位所在,便是樂曲起調調音與整體基調,尋宮應律,便是確定整首樂曲的宮調,或悠揚或低沉,或輕快或幽怨。

    燕樂有四均二十八調,宮商角羽是為四均,一均則包含七調,合共二十八個音調。

    李潼在樂理方麵隻是門外漢,盡管樂工康多寶解釋諸多,但一時間也理解不了那麽多名詞。最終也隻是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音調越多,一首樂曲應該就越婉轉動聽,曲風多變。

    至於清商樂,則就沒有這麽多的調音變化,畢竟是用在祭天祀祖的場合上,還是應該以肅穆莊重為主,否則他們聽嗨了怎麽辦?

    盡管康多寶口稱雜調翻曲簡單,但在調試一番之後,還是放下琵琶拿起了一根橫笛,開始吹奏試探起來。燕樂多以管樂定調,因為音色相對更加純粹可辨。當康多寶換了樂器之後,就連李潼都能明顯感覺到樂曲的調律變化。

    如是過了小一個時辰,康多寶才結束了翻曲協律,而那潘三娘也將新曲以宮板紅豆錄出。如此李潼就看明白了,因為較之最初的排列,那些紅豆下移了一行,且被減去了十幾個,彼此之間挨得也更加緊湊。

    “大王新辭雅致,勝於舊辭輕佻,故由小石降次高平……”

    聽到這康多寶的話,李潼更覺得滿意,尋花柳都成了雅致而不輕挑,還有啥好說的,人才啊!

    說別的都是多餘,況且他也聽不懂,還是要看成品如何。他起身伸個懶腰坐回坐席,然後便吩咐潘三娘:“且試奏一番。”

    潘三娘抱起琵琶,再次撥彈起來,待到新辭接入,李潼閉眼聆聽,眉梢頻頻上揚,很明顯的感覺到正首曲調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節奏更緊湊一些,聲辭諧和也更流暢,果然像那康多寶所言,少了一些輕佻旖旎,變得更加爽快雅趣。

    人才啊!

    一曲終了,李潼心中再次感慨,睜開眼還沒來得及誇一誇對方,廳室外突然響起了鼓掌聲,並伴隨著一個略顯沙啞但又爽朗悅耳的女聲:“左張右望,金杯花柳,風流回轉,真是妙趣橫生!”

    61794/49404109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