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070 頌聖台閣體(3/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7086更新時間:2019-12-02 00:23:35

    所謂解褐,就是脫下身上短褐布衣、換上官袍的意思。

    像是眼下忙於編製曲章的太樂丞白芬,雖然本身出身音樂世家,有一個曆事數朝的父親,但就算是其人已經擔任了太樂署的二把手,較之初入官場的協律郎仍然差了一個等級。

    唐代官場有校正不入,當守協律的俗語。講的是官員解褐出任的官職,館閣校書郎、正字乃是首選,協律郎則僅次於這二者。

    經過這段時間在內教坊的廝混,李潼也了解許多曲樂編製的流程,太常曲樂分為兩部分,歌辭與曲簿。這其中,曲簿就是舞樂曲調之類,屬於太常各色番役樂人的本職工作。

    但是歌辭卻不歸太常所管理,而是由兩館學士、翰林學士等台閣文人創作。這種曲辭分離的創作模式,背後邏輯很簡單,那就是舞文弄墨,你們這些太常賤籍樂工不配!

    李潼此前翻新舊曲,之所以沒有阻滯,那是因為他所翻新的本就是小曲、雜調等散樂俗曲。但若想要新製或者是翻新大曲,他的曲子辭同樣需要獲得太樂令、協律郎等人的認可,選詞入樂,才能正式存留樂府。

    換言之,即便是李白、杜甫那種程度的文采,如果不能被官方認可、選詞入樂而收錄樂府中,依然還是個玩地下音樂的。

    李潼編製《萬象》大曲,本意就是要為了在帝國最莊嚴高端的場合上演,自然不能搞什麽地下傳播。

    而且眼下時間已經很緊,他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的曲辭獲得官方的認證通過,才能盡快協律入樂進行排演。如果在這方麵被卡住十天半個月的,隻怕就算編排出來,也要錯過大酺。

    所以典雅型美、大而空洞的台閣體,也是他眼下為數不多的選擇。即便不談薛懷義的威風好用不好用,誰要能在四平八穩的台閣體詩歌中找出毛病來,那基本可以斷定是在故意找茬了。

    腦海中自有諸多詩篇可以堆砌引用,省去了再去引經據典、苦吟雕琢的時間,隻用了兩天,一部長詩歌辭便鋪設而就,這還是因為明代行文方式與典故應用與當下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真正的創作隻用了幾個時辰,剩下一天半的時間則主要是為了捉蟲修改。

    詩篇完成之後,李潼便即刻吩咐太樂丞白芬送回太樂署,交由太樂令等人賞閱選詞,盡快安排入樂。至於效率這麽驚人,會不會有些妖異?

    這麽說吧,我從識字開始就琢磨怎麽拍我奶奶馬屁,一個題材你要能不間斷的琢磨五六年,你也能有這種效率。至於我學淺才弱,難占聯絕?

    那真是夏蟲不可語冰,你根本不知道忠孝達到我這種境界的人,能夠爆發出怎樣的潛能!

    曲辭上午送出,下午太樂署就有了反應,一名年在三十五六歲的緋袍文官在宦者導引下匆匆行入內教坊,一俟步入直堂,便舉起手中詩稿,望著堂內眾人急聲問道:“這一部《萬象》歌辭,何人所著?”

    61794/49277704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