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072 天賦異稟(3/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7344更新時間:2019-12-02 00:27:08

    李潼聽到這話,心情自然更加暢快。說起來他來到這個世界這麽久,除了家人們和歐陽通那種遠程操作,還真是第一次有人主動往他身邊湊。雖然蓬戶久塵、無人問津,但他大唐郡王李守義,不是臭狗屎!

    對坐閑聊幾句,李潼又吩咐樂工繼續上演幾段此前所挑選的曲律。雖然沈佺期誇他已經是章法有度,但他自知是個什麽貨色,覺得還是要讓專業人士來聽一聽才更穩妥。

    沈佺期安在席中,側耳傾聽,雖不言語,但卻眉弓頻顫,看得出是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

    李潼坐在一側,則作洗耳恭聽狀,對於自己這個包羅萬象的編曲思路本來就不太抱有什麽信心,沒能從沈佺期臉上看到什麽驚豔神態,倒也並不感覺失望。哪怕是還得大刀闊斧的劈砍雕琢,也得先提供一個足夠臃腫的材料本體不是。

    幾曲奏完之後,沈佺期稍作沉吟,然後才徐徐開口,所言卻非針對樂曲本身,而是講起了不同樂器、曲風之間的淵源與差異。

    李潼也算是聞弦歌而知雅意,聽到沈佺期這麽說,便明白了他拚湊起的這幾段樂章是有些灌耳朵的。講起詩歌,他倒可以教一教沈佺期,但講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還是要虛心接受。

    沈佺期對樂曲本身興趣便不大,及至對談起來,又發現永安王幾乎沒有什麽音律基礎,心中難免狐疑更深。須知曲辭本身便是需要協律的,永安王樂理知識這麽匱乏,能夠創作出那麽典雅工整的曲辭?

    心念一動,他便歎息一聲,轉又說道:“聲辭協律,隻是曲辭根本。大王筆工辭麗,想來也是厭極卑職這些牙慧舊聲?”

    李潼聞言後便笑起來,臉上帶著幾分自嘲:“人事或有難言,但也可作撿訴。小王幼來雖喜律呂,但深居謹慎,卻少操絲竹之器。偶作娛情者,野歌徒唱,五音占在一口,聲辭也都由此而出。因不通宮商,製藝才務求平仄調式,見笑大家……”

    沈佺期所意指的這個問題,李潼也早有考慮。他要靠文抄混日子,結果連基本的律呂格式都不是太懂,難免不能取信於人。基本的技術都不過關,更不要說更高一級的詩趣意境。

    他所講的這個理由,正是後人在研究詩歌的問題。因為沒有曲調的搭配,隻能更加專注於聲辭的琢磨。這個標準,要比聲詩協律更加的直觀簡單。

    類似平仄仄平之類的變化,李潼最初接觸唐詩的時候都有些不理解,就這麽簡單的律式變化,值得幾代人上百年的摸索完善?

    但隨著了解越多也越明白,所謂的平仄格式,隻是方便法門,詩的才情韻意才是精髓所在。失於協律的問題,並非後世才有,古樂的丟失是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所以詩這一題材逐漸發展,成於工整,毀於氣象,以至於格律之外,再無其他。

    可是現在,李潼是身處於一個曲辭完善的時代,我不通律呂,隻押平仄,居然還佳作頻出,你說氣不氣人?這大概就是天賦吧。

    61794/49268496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