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218 銀青光祿大夫(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7720更新時間:2020-02-26 04:45:44

    《龍門遊眺》作為開篇之作,之後登山漫遊,李潼也是處處留詩,另一位中唐詩人,同樣稱作五言長城的劉長卿,他自然也沒有放過,《龍門八詠》統統幹了出來。劉長卿與韋應物本就趣類文友,風格相近,詩著並陳,也沒有什麽明顯的詫異。

    除此之外,另有一些應景雜詩,林林總總足足二三十首,可謂處處撒情,處處留詩。如果再加上同行之眾臨場應教,這一天遊賞下來,關於龍門山水詩作便產生了兩百多首。

    自有隨行文客將這些詩作抄錄下來,結成一集。而在這詩集中,少王詩作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日後遊賞龍門,必有伴手《龍門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成為神都士林風尚之一,山水妙趣,匯此一集,景與詩相得益彰,使人更生神往。

    當然這些後續的餘韻,眼下還不可見。遊賞龍門之後,賓客自歸少王別業繼續歡宴歌樂,李潼卻要返回禁中,等待明日跟隨聖駕同出再歸龍門參禮。

    龍門典禮這一天,文物鹵簿畢陳天街,前有南衙諸衛大將軍導引仗從,寬闊的天街上沙堤壓塵,隨著朝陽升起,神皇玉輅率先駛出了端門,武則天身著冠冕,聖駕端坐車中,精神煥發,沒有一絲老態,前後葆羽儀仗足有近千之眾,威儀之重令人心悸。

    玉輅剛剛駛上天津橋,聚集在天街兩側的深度民眾們已經在禁軍將領喝令之下迎拜山呼,聲浪一波高過一波,幾乎籠罩全城。

    一直等到玉輅下了天津橋,皇帝李旦與皇太子李成器的儀駕才從端門出現,雖然也是鹵簿周全,但已經完全沒有了神皇儀駕那種威壯。

    李潼等宗王貴屬們停在皇城左掖門外,皇帝儀駕登上天津橋後,才有禮官上前招呼他們加入隊伍之中。等到這些宗親入列,武承嗣為首的宰相們才帶領百官行出,車流分作兩列,沿天街兩側快速向前,趕在天街之前抵達了定鼎門。

    定鼎門處同樣鹵簿陳設,群臣於此禮拜數次,神皇與皇帝落車登輦,再受都邑士民敬拜山呼。

    李潼也是隨在人群中作拜禮,偶爾抬頭看上一眼,心裏評價他奶奶與叔叔的精氣神大不相同。等到再上路時,卻沒有被引回原班,而是直接被宮使引到了前駕副車,直接越過了皇太子李成器。

    十多歲的少年已經有了一些人事常識,李成器望向他這個插隊的堂哥,眼神多有不善。李潼則根本就不搭理他,雖然你有老子我沒有,但我奶奶對我可親多了,再瞪我還讓你老子抽你信不信?

    雖然心裏噱念難忍,但李潼也是暗自慶幸自己根本就沒打算再繼續留在神都瞎折騰。就事論事的話,他首獻瑞經,直接引出了這一場典禮,有這樣的位次也屬尋常。

    可是按照正常的禮章儀軌而言,他那個堂弟李成器才是真正的大唐儲君,結果卻被他插了隊,這會讓他變得更加尷尬。這麽出格,事後餘韻難免要飽受非議。

    之後隊伍繼續前行,途中各種繁禮不能曆數,但也總算趕在了正午時分抵達了龍門西山。西山自有一座規模很大的佛寺,乃是垂拱年間修造,即就是後來的香山寺。

    不過眼下這座西山佛寺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既不是香山寺,也不是寶雨寺,而是大靈鷲法王寺。李潼對佛法所知了了,也不知這個寺名有什麽豐富含義,對此也不感興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