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75章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3/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4824更新時間:2020-07-11 07:59:51

    李潼聽到薛訥也在熱情回應他的暗示,便繼續道:“聖皇重事托我,自然要謹慎於事,不敢因為繁勞就輕付餘者。但如果是薛將軍,這並沒有什麽可遲疑的。我與將軍,相知豈是短時,謀事於未發,推心置腹的托命之義,又怎麽會輕易忘懷。將軍既然有此誌氣,不妨與我直赴北門!”

    “這、這……卑職、卑職實在,殿下如此垂青,一定傾力用事,還殿下以英明之稱!”

    薛訥聞言後,自是又驚又喜,雖然感受到代王的善意,卻沒想到這位殿下決定如此迅捷,乃至於直接就要將他帶往北門,所以一時間激動之情也是溢於言表,心中的遺憾與失落一掃而空。

    眼見薛訥如此表態,李潼也笑了起來。他倒並不覺得薛訥是望風使舵,本來是滿懷的雄心壯誌,結果事發時卻被完全排斥在外,人生能得幾次這樣的機會?這當中巨大的失落感,本就不是旁人能夠承受的。

    再者就算薛訥跟李昭德交情不淺,能夠同誌於事,但也並不意味著就要至死不渝,若是憑著這一點交情就要鎖死各自的前程路線,那也實在太霸道了,已經可以是結黨營私。

    雖然眼下則門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但南省皇城剛剛經曆一番動蕩,所以這裏還是布置了近千南衙將士,畢竟皇城還是百司官署辦公地。

    見到代王對薛訥如此看重,幾名在直的將領也都紛紛流露出羨慕之色。他們自然已知代王新的官職,乃是如今神都乃至於整個河洛之間的軍方第一人,若此時能夠投入到代王麾下,能夠表現的機會自然大增。

    “北門值宿事宜仍重,不暇走告南省相公,有勞將軍稍後使員通報一聲。”

    與薛訥一拍即合之後,李潼又對近處一名禁軍將領吩咐道。

    那將領聞言後連忙點頭應是,南省宰相們對此同不同意,那是他們與代王之間的話題,至於將領本身,當然是要給代王殿下這樣一個麵子。

    不獨如此,當那將領入前聽教的時候,同時也抱拳恭聲道:“殿下壯功、匡扶社稷,聞者無不心折。卑職雖隻庸劣之誌,但也盼能投身營用……”

    李潼聞言後,對這將領點頭表示嘉許,同時又笑語問道:“不知將軍貴姓?所曆何職?”

    “卑職名田宣儀,合宮縣永通坊武原府人士,在職左鷹揚衛。”

    將領神情更顯激動,忙不迭入前細報家門。

    李潼聽完認真的點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神都禁軍雖有南北衙之分,但這隻是在行政級別上的區分,其實兩衙彼垂也並不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上層大人物或還有一些事權上的糾紛與矛盾,但對中低層的將領與兵長營卒們而言,無非當兵吃糧、建功立業而已。

    南衙乃是番上的府兵,每年都要往來奔波,既要種田還要承擔宿衛任務,而且在福利方麵,是遠遠比不上北衙。甚至就連一些本來應該入役親勳翊府的官員子弟們,都往往通過課錢躲避兵役。

    眼下雖然聖皇歸政、皇嗣監國,但北衙本身的地位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且在這次事變中更加凸顯出北門眾誌成城、軍心可用。就算未來皇嗣登基為帝,對於北衙也隻會更加看重。

    因此如果能夠加入北衙,對於南衙這些將領兵長們也是誘惑不。畢竟在當下這種局麵下,誰又能夠篤定代王與皇嗣之間必有一爭、要對代王敬而遠之呢?

    更何況如今的代王權柄已經不止於禁軍之內,整個都畿道的折衝府都要受其節製,能夠進行調度的空間自然也大。

    且不目睹這一幕的南衙將領們各自心計,李潼很快便引著薛訥來到北門,直接讓他入營接手閻知微的職事。至於任命補授,稍後再辦就是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