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3/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5974更新時間:2020-09-10 21:16:24

    周遭眾將士們聽到這話,無不麵露笑容,紛紛叉手謝恩,望向雍王殿下的眼神則更有敬慕之色。

    但對於眾將士的敬意,李潼卻自感受之有愧。他所為尊貴出身、榮華享用,便是建立在這些邊疆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奮鬥中,否則隴右、關中都幾為賊寇,又怎麽能安心在神都搞政變?

    相對於這些將士們的付出,自己給他們做的仍少,但餘生仍長,既感此義,當奮力而為,不負彼此!

    一行人在赤嶺山麓中繞行了將近一個時辰,行出溝嶺縱橫之地後又在附近烽堡取了戰馬繼續趕路,才終於在傍晚時分抵達了一處山口,也就是郭知運所言的白水溝。

    及至在山下、嶺巔觀望一陣,李潼才明白為什麽那個令得大唐、吐蕃兩國大軍磨盤絞肉為戰的石堡城還未修建起來。

    赤嶺山勢突兀,峰嶺之間驟起驟落,白水溝此處地境尚算開闊平坦,而所麵對的赤嶺山口也頗為開闊,可容數車並行,很明顯是一個出入赤嶺的通道。

    按照黑齒常之的法也的確如此,此前朝廷幾次大舉用兵,此處山口都是重要的出入通道。而在這山口兩側,則有峰嶺兀起,人馬難登,觀其地勢,應該就是李潼記憶中那座讓大唐拋撒數萬將士性命才攻克的烽堡。

    至於眼下,山嶺上卻並沒有烽堡設立。並不是黑齒常之罔顧此處地險,而是因為山嶺險地所在位於赤嶺東麓,此處山口仍然在大唐的控製之中,即便是要防備吐蕃入叩,也要在峰嶺背麵的西麓設防,高峰峻嶺上設置烽堡,本就勞民傷財,更沒有窮使人力物力,來防備自己的道理。

    了解到這一點之後,李潼先是頗感欣慰,但繼而又感到很大的壓力。

    赤嶺作為橫隔兩地的然壁壘,誰若得知便掌握了戰場上的攻守主動權。眼下石堡城所在還位於大唐控製中,不過隻是一處根本不值得設防的山口險峰而已。

    可是到了盛唐寶年間,此地已為吐蕃所有,唐軍甚至要付出數萬人的代價,才能叩開這一烽堡,重新奪取進出赤嶺的通道。

    由此可見,圍繞著赤嶺,大唐與吐蕃究竟展開了怎樣慘烈的爭奪,又有多少兩國將士在此屍橫遍野、骸與高!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近年欽陵回鎮青海,對赤嶺更作逼壓、逐步滲透。往年河源諸堡七十餘座,尚可保赤嶺防備周全。但如今,所增烽堡已達一百五十餘處,但仍難免會有吐蕃遊弈繞嶺而出,寇掠無算!”

    講到這裏,黑齒常之忍不住再次歎息一聲,並又講出了今日不知講過幾次的那句話:“若吐穀渾不失,吐蕃居高難下、不足為患,邊情不至於如此疾困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