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641 行台事繁,諸計待功(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6662更新時間:2020-10-07 22:06:35

    李潼身為大行台長官,其下便是諸行台尚書。當然不可能六部設齊,像吏部、禮部這樣司職選舉與典禮的要司,就不可能設在行台。

    眼下李潼也隻委任了兩名尚書,姚元崇擔任行台兵部尚書,畢竟姚元崇離都之前已經是兵部侍郎,對於兵部事務的運作也是熟悉得很。李元素則擔任行台戶部尚書,主管戶籍、錢糧以及諸胡州貢賦事宜。

    這兩名行台尚書,便是大行台最重要的主管要員。

    除此之外,大行台還細分為二十三司,分別由諸行台尚書郎分領專事。這基本上就退回到了魏晉時期的霸府狀態,畢竟中央三省六部乃是曆代製度改革最終完成形態,大行台作為其殘缺形態,製度結構上是要有一定退步的。

    兩部二十三司,便是長安大行台的基本結構。再外部便是諸州刺史、都督,但像其中一些雄州、望州,李潼也根本就沒打算任命主官,而是將這些州的刺史、都督之位留給一些資望高的行台要員遙領寄祿。

    像婁師德便以岐州刺史領掌隴邊屯田事宜,楊再思則以雍州長史領長安國子監事。這樣一通分配下來,一些資望高的老臣也不會因為行台位置太少而屈就卑職,本身的官品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至於諸州事務,則就由長史、司馬、別駕等上佐負責。其中長史主管政務,司馬則分領兵事,別駕司職錢糧,而不再隻是諸事統於刺史一人。

    一些內陸的州府,自然可以如此簡單直接的進行職權分割調整。特別一些地處邊遠、戰略位置重要以及自然資源豐富的州府,則就很難再這樣進行簡單粗暴的劃分。

    特別陝西道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州府都要長期維持一定規模的駐軍,像隴右的鄯州、洮州以及朔方的靈州、豐州等地,更是完完全全的軍州。

    職權分割,說起來隻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在這些特殊的地區,做起來可真的不輕鬆。

    事權分割、彼此製衡,看起來是頗為穩固的結構,可若落實在實際的場景中,即便不考慮勾心鬥角、彼此掣肘,哪怕僅僅隻是各自權力行使中的內耗,配合稍微出錯,差之毫厘,便可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而且眼下正逢府兵製崩潰,是從世兵製到募兵製轉型的一個關鍵過程,既要順利完成這樣一個過渡,還要保持足夠的戰鬥力以鎮壓外敵,無疑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在這方麵,李潼也沒有太好的計策。脫離了具體的時代背景,製度優越與否根本不必討論。

    陝西道大行台從創設伊始,就是一個軍事色彩濃厚的霸府形態。吐蕃和突厥,以及其他摩拳擦掌、待時而起的胡部,這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軍事敵對目標。

    頂著這樣龐大的軍事壓力,李潼也不可能發起一場觸及根本的軍事改革,隻能就陝西道當下的軍事基礎進行修補營建。

    眼下整個陝西道轄區範圍內,軍事力量可以說是頗為可觀。安西的三萬駐軍,隴右有六萬餘甲兵,河曲則有五萬出頭,而在長安京畿周邊甲兵包括團練武裝,也在三萬出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