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720 因田募甲,丹心為國(3/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6554更新時間:2020-11-21 19:06:33

    諸州長史審定籍地,然後交由司馬揀核兵員,呈送行台團練使,然後匯總行台兵部,按照這一兵力配比,給予諸州一定的財政回款。

    這一部分款項並不直接用於發放兵員俸料,而是設立一個甲田倉,諸州各自劃出一批田產,使用官奴、徒役進行耕作,所收物料直入倉儲,由行台兵部度支調度,以支付軍資。

    這一係列的章令安排,看起來是周轉複雜,有些繁瑣。最開始如此製定,主要是為了回避朝廷的貢賦征取,一旦朝廷就此追究,行台也不是截留貢賦養兵自重,貢賦該是多少就是多少,至於行台養兵所用,則在行台自身度支內。

    但在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才發現這樣的周回處理無形中就解決了幾個相當重要的困難。

    關內諸州,寬鄉窄鄉差異明顯,有的州多達數萬民戶,兵員倒是充足,但卻患無田可授,大量失地民眾已經嚴重威脅到社會治安。有的州地廣人稀,勞動力本就不足,一旦再出一丁,直接就影響到一戶人家的生計問題。

    行台募兵,不限軍戶、民戶,不限土籍、客籍,諸州因田募甲,兵員選擇的自由度更高。在確保本州民生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優撫亡戶、客籍等來滿足行台派給的征兵要求。

    諸州甲田倉的設立,可以確保行台軍費用計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構架係統,但又不失於整體的統籌,可以極大程度的避免權專一州的情況,同時大軍又不失所養。

    甲田獨立運作,這又極大的省簡了行台對於諸州武備的審計、督查等工作量。諸州也完全不必以養軍為患,畢竟養軍的支出是按照籍田多寡來劃分規定,籍田就是一州租調財政之根本。

    至於這些招募的甲兵們,也無患功無所給,又或因兵役沉重而荒廢耕事,竟年無收。在諸州甲田創設、倉廩充實的情況下,行台大可以錢糧厚給,恒有所得。

    如今關內亡戶過半,寬鄉、窄鄉參差不齊,無論招撫亡客,還是編戶給田,想見成效都需要極大的工作量。究竟是行台使員專事,還是大權授給州縣,這又需要深刻的討論。

    但是行台的軍事創建卻不容拖延,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快速擴充甲伍都是當務之急。究竟要把民力使用多少,也需要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如果放及州縣討論,怕是又少不了蠻長時間的扯皮。

    所以直接審計籍田數量,從而確定甲伍規模,是一個快速、有效得方法。

    而這也給接下來繼續打擊關隴勳貴那些大地主們埋下一個引子,等到行台武裝有所規模並儲備,接下來自然而然就是檢擴籍田,抄沒蔭庇。

    你們各自莊園隱匿多少客戶佃農,我是很難逐一追查,但是這麽大塊田明晃晃擺在當麵、產究竟有沒有入籍,那就值得道道。

    你們各自耕織為生、興家置業那沒得,可老子因田募甲那也是丹心為國,你們大肆的圈田瞞報,究竟是不是為吐蕃之崛起而努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