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37 壯烈割舍,清白事唐(1/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27738更新時間:2021-07-21 15:04:00

    大非川東側的莫離驛,如今是大唐前鋒軍隊的大本營,數千名遊弈斥候以此為起點,不斷的向青海腹心之地巡弋滲透,查探敵情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掃蕩消除一些戰場內外的不確定因素。而這些所謂的不確定因素,絕大多數都是指的生活在青海地區的土羌與鮮卑部族。

    這些遊徙的部族們,單輪個體的話自然算不上極強。甚至一支兩三百人的遊弈精銳,便足以掃蕩數個分散在荒野中的土羌部落。可是一旦這些部落有了組織集結的趨勢,那就會成為未來戰場上一個不容忽略的變量,特別在戰線拉長,戰爭陷入膠著的情況下,這一股變量都有可能影響甚至決定戰爭的走向。

    畢竟往年吐蕃之所以挖空心思的兼並吐穀渾,除了疆域領土的直接擴張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原吐穀渾人口的控製。吐蕃兼並吐穀渾之後,在後續與大唐的幾場大戰中,有一半的兵力都是直接來自於青海當地。特別是在大非川一戰中,欽陵更是將主場優勢的人海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噶爾家父子乃人中龍鳳,統治青海地區長達幾十年之久,自然也建立起一套頗為縝密的統治模式。但在曆史大勢的潮流中,個體能力即便再強,都會顯得單薄無力。

    欽陵過往的威赫戰功,自然讓整個天下都不敢小覷其人。可是當他麵對大唐與吐蕃這當世兩個最強大的政權步步緊逼的時候,同樣也是顯得無能為力、難挽頹勢。

    過去幾年時間裏,噶爾家在青海的統治基礎被不斷的壓縮、破壞,對青海疆土與人口的控製力不斷被削弱,使得其政令的約束力也越來越薄弱。

    時至今日,就算大唐軍隊再次長驅直入,欽陵也很難再組織起幾十萬的大軍去迎戰大唐,重複往年大非川一役的輝煌。

    當然,大唐的影響力雖然不斷的在向青海方麵滲透,但畢竟時日仍短,還沒有達到完全取代噶爾家族的地步。

    因此眼下的青海,除了大唐所實際控製的海東地區以及噶爾家族一直盤踞的海西,其他地區基本上處於一種無序的混亂狀態。而青海當地的這些部族,也因為這種對峙與拉鋸的態勢,有幸享受到一種短暫的、不受統治奴役的自由。

    但這一份所謂的自由,給人帶來的卻並不是無憂無慮的超脫,反而是一種無依無靠的惶恐。特別是在眼下青海大戰即將展開的情況下,由於這些部族們並沒有明確的歸屬、要受哪一方的軍令節製,自然交戰的雙方對於他們也就沒有施加保護的義務。

    戰爭中並沒有什麽絕對的正義,區別隻是立場不同。大唐的軍隊進入青海,也絕對談不上是什麽路不拾遺、恐傷人命的仁義之師,為了加強己方的戰略優勢,自然也要加強對戰場周邊人事資源的搜集與把控。在雙方大軍還未正式遭遇、列陣開戰之前,那些遊蕩遷徙的土羌部族便是這些遊弈斥候們的主要目標。

    無論什麽時候,弱小便是原罪。那些被大唐遊弈斥候們所發現的土羌部族們,其命運早已注定,能夠選擇的餘地實在有限,順我者未必昌,但逆我者則一定亡。

    當大唐遊弈們正式展開軍事活動的時候,莫離驛這一大本營頓時就變得熱鬧起來。每天都有許多的土羌民眾們被驅趕至此,大唐軍隊雖然未必需要仰重他們的人力才能成事,但也絕不能容忍將這些部落人口放縱在外。

    眼下大軍主力雖然尚未正式進入青海,可等到大軍開拔之後,後勤補給就會變得無比重要。這些土羌部眾們就算不聽命於吐蕃,僅僅隻是出於貪欲,隻怕也會窮極行險、寇擾唐軍沿線補給,自然越早收拾掉越好。

    隻不過,這麽多的羌胡民眾被驅趕到莫離驛來,該要如何處置管理,對唐軍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雖然大戰在即,不可濫施仁善,但也不可濫殺無辜,從肉體上消滅這些羌人牧民。

    其實講到對於邊地胡民的鎮撫管理,大唐自然擁有著豐富的經驗。過往歲月中,對周邊不恭政權多次掀起滅國之戰,戰爭中所帶來的俘虜何止巨萬,數量遠不是眼下莫離驛所聚集的這些羌民可比,或是羈縻於邊地,或是內附於州縣,基本上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但眼下莫離驛所聚集的唐人力量乃是前鋒的遊弈精銳,功能性更多體現在戰鬥方麵,對於地域與人口的管製所能采取的手段也不多,不免就顯得有些焦頭爛額。

    “稟告將軍,赤水營巡狩歸來,搜獲羌徒六部合三千餘眾,請遣軍使導引歸營!”

    莫離驛前鋒大營中,外出巡狩歸來的遊弈部伍歸營奏告收獲,而端坐營帳中聽取匯報的前鋒主將郭知運早已經沒有了一開始的輕鬆愜意,聞言後隻是有些不耐煩的點了點頭:“知道了!”

    然後他便吩咐軍中吏員前往整理造冊、人物分別安置。處理這些雜務的同時,郭知運的視線仍然沒有離開案頭的文書,哪怕端坐不動,額頭上仍然有細密的汗水沁出,可見腦力勞動同樣非常的繁重。

    不多久,又有營卒匆匆入帳稟告道:“將軍,西營三十餘帳羌人嘩鬧……”

    “為何如此?”

    郭知運聞言後眉頭頓時一皺,直從席中立起,手扶佩刀沉聲喝問,自有一股殺氣洋溢而出。

    “那部羌人與左近新駐之部為世仇,又恐對方攤薄賜糧,因是躁鬧……”

    聽完營卒解釋,郭知運臉上殺氣不減,略作沉吟後便吩咐道:“涉事之徒俱逐營外丘上,不給飲食帳幕以作懲戒,再有嘩鬧,一概射殺、傳首諸營!”

    營卒領命而去,但郭知運心情卻沒有輕鬆幾分,著員喚來一名文吏參軍,詢問道:“營地尚餘幾方閑地?給賜之物尚餘幾分?”

    參軍聞言後便將相關數據詳細的稟告一番,郭知運在聽完後眉頭便皺的更緊,因為營中的收容能力已經將要達到極限,然而四方遊弈還在源源不斷的將土羌部眾驅趕而來。

    “即刻核計,營中所儲還能支幾日,書告後方。”

    聽到將主命令,參軍點頭應是,並即刻在帳中伏案核計起來,並很快就呈交上來一個結果。

    對於手下的工作效率,郭知運還是頗感滿意的,接過文書後點了點頭以示勉勵,同時心中不免感慨,如今邊事才力較之早年確是大有充盈。聖人重武功,使得國中眾多年輕才力紛紛赴邊逐功。

    比如這個營中名為杜暹的參軍,處理起各種公文數據便極有條理,營中近半文書幾乎都由其人一手規製,郭知運也因此受益不淺,處理起營務來能夠化繁為簡。

    若是往年,這樣的人才哪怕沉寂下僚,往往也隻會在兩京苦熬等待機會,極少會出現在邊中。這無疑就極大的浪費了才力,對國家自然沒有什麽好處,同樣也會讓這些才士們在漫長的蹉跎歲月中消磨誌氣,變得頹廢起來。

    但屬下的幹練對於前鋒大營的境況改善也是有限,郭知運將參軍呈交的核算結果略作瀏覽,還在構思該要如何措辭書告後方,又有營卒來告前往招撫羌人木卯部的李禕已經返回,郭知運聞言後便吩咐速將李禕引入帳中,打算了解這土羌大部的招撫情況後再一起回奏後方。

    很快李禕便進入了帳中,稍作見禮之後便將此行經過詳細奏報一番。

    在聽到木卯部居然搜集了頗為翔實的青海地理資訊並進獻上來,郭知運一時間也是興趣大增,連忙召來幾名部將並文吏參軍,一同檢驗李禕攜帶回來的這些地理資料真偽性。

    大唐軍隊將要再次進入青海作戰,相關的資料搜集工作自然不會少,特別是在去年與海西噶爾家關係有所緩和之後,對青海如今的人文地理情況更是進行了非常仔細的摸查。

    李禕所攜帶回來的木卯部所進獻地理資料的確幫助不小,不隻可以與大唐所掌握的訊息互相驗證補充,更有一部分是大唐也沒有清晰掌握的海西伏俟城周邊訊息,甚至包括一些噶爾家軍事駐紮情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