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37 壯烈割舍,清白事唐(3/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27738更新時間:2021-07-21 15:04:00

    講到這裏,郭元振先是頓了一頓,然後抬手吩咐他的隨從們散開、將帳內此處空間隱隱隔開,然後才望著郭知運說道:“聖駕親臨隴上,所圖不隻海西一地得失。須知青海之外,西康亦我領疆,仍遭蕃賊劫掠。噶爾家一部誠不足抗禦我王師大軍,可若迅猛除之,蕃主必將逡巡不前,頓師西康,屆時我大軍若再圖進取、則成疲師,賊自擁以逸待勞之利。”

    聽到郭元振這麽說,郭知運才知道原來聖人的視野並不止於青海一地的收複與否,而是上升到與蕃國之間整體的國力對抗。換言之,聖人是要以青海為誘餌,將蕃國本土的大軍引來青海進行一場決戰。

    見郭知運露出恍然之色,郭元振也微微一笑。

    吐穀渾的滅亡對大唐而言的確是影響極深,不獨極大的破壞了大唐的邊防布局與羈縻秩序,之後大唐在青海幾遭挫敗,不獨損失慘重,更直接打斷了大唐對外擴張的步伐。因此,收複青海可以說是大唐朝野內外的一個執念。

    但若僅僅隻是收複青海,並不足以完全補償大唐於此所遭受的損失與付出的代價。而且這樣一個單純的戰略目標,也並不值得聖人禦駕親征。

    聖人既然親自來到隴右、坐鎮指揮這一場青海大戰,那就勢必要與吐蕃這個崛起於高原、屢屢挑釁大唐威嚴的政權分出一個勝負。

    可占據海西的噶爾家與讚普不睦、甚至遭到國中的排斥與放棄,若僅僅隻是消滅噶爾家、收複青海,既不足以對吐蕃國力造成實質性的損傷,也不能說大唐就戰勝了吐蕃。

    所以,大唐這一場戰爭如果想獲取到最大的戰略成果,就必須將吐蕃本土的軍隊吸引到青海來,彼此進行一場決戰。

    如果在蕃國本土主力抵達青海之前,唐軍便消滅了噶爾家,這無疑會讓此戰的戰略意義大打折扣。噶爾家遭到大唐與吐蕃的雙重排擠壓製,已是強弩之末,但即便如此,大唐仍要投入如此強軍,甚至聖人親征,那噶爾家可以說是雖敗猶榮,而大唐則就勝之不武,很難通過這樣一個戰果營造出強大的震懾力。

    而在吐蕃方麵來說,客觀上雖然失去了青海這一重要的疆域版圖,但實際上此地本來就不是讚普親自管理,長久控製在噶爾家手中形同割據,就算失去了,實際的損失也很有限。

    蕃主雖然不失年少氣盛,但也未必會再繼續向青海進軍,更大的可能是借此在國中營造一種同仇敵愾的氛圍,穩守吐蕃本土並繼續消化得而複失的西康。哪怕勢弱一時,但蕃土地勢易守難攻,唐軍想要有效打擊其本土,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足夠吐蕃爭取戰略上的轉機。

    隻要守住吐蕃本土不失,那麽未來的青海便是吐蕃君臣齊心的用功之地,畢竟青海得失關乎到吐蕃這一政權的前程出路,而噶爾家借兼並青海崛起的經曆也將會成為吐蕃無數夢想出頭的豪酋們的表率。

    可以說,如果大唐不能借青海此戰對吐蕃本土勢力造成有效的打擊,那麽不獨此前用功不淺的西康將會徹底失去,失而複得的青海也將會成為一個戰爭消耗的無底洞,會不斷遭到來自吐蕃的寇掠侵擾,成為一塊進退兩難的雞肋之地。

    “但是,吐蕃君臣失和已是人盡皆知。蕃主能將噶爾家隔絕於青海一隅,可知其人權謀有術。今我大軍匯聚於此,圍而不攻,可謂意圖昭然,蕃主真會舉兵來救?”

    在沉默了一番之後,李禕又開口說道。

    郭元振聞言後便笑語道:“欽陵至今仍是蕃臣,有開疆扶立輔弼之功,功高如此,蕃主尚且不救,體麵何存?恩義何在?況我王師大勢緩進,蕃國若一卒不遣,慌怯棄土,於青海必將威望掃地、人義斷絕,使諸土羌不敢兩顧、恭伏唐威。”

    “是啊,舊者吐穀渾王弱不能守、棄國棄民,即便重歸,天地之中竟無忠義來迎……”

    郭知運不無感慨的歎息道,吐穀渾統治青海數百年之久,其王室幾番棄國而逃,其威望餘澤也在極短時間內掃蕩一空。若蕃國真的擺明了放棄青海不救,那些土羌們精的猴一樣,自然也不會頭鐵到要為蕃國捐軀。

    所以李禕的擔心也沒有什麽意義,如今的噶爾家與青海這些土羌們便是大唐的誘餌,蕃主若是來救,還有與大唐軍隊列陣爭勝的一個機會,若是不來,大唐甚至都有可能兵不血刃的收複青海,而這一過程便會把蕃國的尊嚴踐踏於足底進行羞辱。

    “聖人計議如此深遠,那這木卯部納降與否看來還是要仔細應對啊。”

    了解到這些更廣大的戰略意圖後,郭知運又若有所思的歎息道。既然接下來大唐在戰場上的對手並不隻是強弩之末的噶爾家,那麽對於青海當地力量的接納自然也就要重視起來。

    隻不過雖然有了這樣的認識,但想想還是有些不甘心。正如李禕所言,大唐此番收複青海乃社稷大計,是幾十萬將士建功立業的雄壯戰爭,卻被這些賊羌們利用求幸,也實在是讓人氣悶不平。

    郭元振聞言後便笑語道:“聖人雄計,大國之爭,豈容此類奸惡賊羌招搖弄勢!你等也不必因此不平,我自有計作弄此部!”

    接著,他便請郭知運為他安排一處空閑的營帳,用來接見那名跟隨李禕來到莫離驛的木卯部酋長之女。

    很快,那名木卯部女子便被引至一處營帳中,其人不愧大部出身並深得其父嘉許,雖隻一介女流且身在唐軍大營中,但行止並不露怯,入帳看了一眼端坐在帳內的郭元振,然後便作禮拜道:“木卯部族女阿青,拜見貴人。請問貴人職稱為何,讓民女能具禮周全。”

    郭元振打量這女子一眼,然後便冷笑一聲,繼而便抬手道:“我道何人狗膽入營、誆騙吾皇聖恩,原來是柳部的一個孽種。拿下吧,推出帳外砍了!”

    木卯部名自是羌語音譯,作為海西一個大部,而欽陵深慕唐風也是人盡皆知,為了投其所好,許多麾下酋首也都各擬唐人姓名,以示自己並非不開化的生羌土蠻。而木卯部名合起來便是一個柳字,所以木卯部酋長一宗索性便自稱姓柳。

    隨著郭元振一聲令下,兩廂自有健卒行出,直將柳姓女子擒下,接著便往帳外拖去。

    “貴人何故……民女何罪、竟遭誅刑?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

    那女子遭此劇變,臉色登時大變,奮力掙紮著,臉龐惶恐的扭曲起來。

    聽到這女子叫喊,郭元振抬手示意兵卒暫停,望著對方繼續冷笑道:“柳部區區海西一狗奴而已,你是哪國來使?也罷,我唐家持符之臣,不需施暴你一孽種女子見威,就讓你死個明白!你問我職稱為何,我便告你,我便是鄯州郭震,知我名號後,你們這些賊羌伎倆能瞞得過我?”

    “鄯州郭震?是、郭、郭……原來是郭府君!但請郭府君明鑒,我部確是誠意投唐,並無半分狡詐!”

    聽到郭元振的名號後,那女子臉色又是一慌。如今大唐在海東的最高軍事統帥自是夫蒙令卿,但是講到在海西名氣最大的唐臣,則就是郭元振了。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郭元振雖然遠在鄯州,但向海西滲透的許多操作都是由其人進行操作。海西方麵幾乎所有排的上號的豪酋首領,都直接或間接的與郭元振進行過一些接觸。

    甚至就連欽陵遇刺這樣絕密的信息,郭元振都能第一時間掌握,可知他對海西的人事滲透之深,就連欽陵的牆角都能聽一聽,那些部落豪酋們在他麵前更是罕有秘密可言。

    “哈,誠意投唐?既然如此,那我來問你,為何來見的不是你次兄柳蒙?是不是怕我知柳蒙之妻乃西康農氏之女,入營即斬?另有你部幾員去年曾隨土渾偽王西走,遭欽陵截殺積魚城外,為何不錄降書之中?你等賊部慣作兩計,若真誠意投唐,為何隻遣一女子?我唐家封命莊重,豈一蕃女能輕率拜受!道理講完,安心赴死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