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3/4)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838更新時間:2021-08-01 16:48:05

    歸根到底,吐穀渾這個河西政權能夠存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是有著一定的生存之道。且青海地區複雜多變的地理環境,也給當地勢力的起伏興衰提供了充足的戰略縱深與變數,想要進行徹底的規劃占領與歸化統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且不中原皇朝在青海地區的經略得失,就連占有吐穀渾長達兩百年之久的吐蕃最終也並沒能徹底的消化青海。到了中晚唐時期,青海當地諸胡又加入到張議潮的沙州歸義軍,促成了河湟歸唐的壯舉。

    所以,青海的得失與否,並不僅僅隻是大唐與吐蕃兩大強權的軍事對抗,同時還是一個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

    青海王雖然已經遭到了青海當地底層羌民的拋棄,但那些大族豪酋們對青海王這一身份仍然有著不低的認同感,當然這一份認同感與忠義無關,而是代表著征服者肯不肯保留維係他們各自利益的標誌。

    這一係列的認知,也並不是李潼的憑空揣測,現實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反例,那就是如今在海西已經近乎眾叛親離的噶爾家族。

    噶爾家如今在青海越發勢弱,雖然在大勢上來,根本在於吐蕃對這一權臣家族的放棄、以及大唐在軍事上的步步緊逼。

    但若僅僅隻是來自外部的壓力逼迫,也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讓噶爾家處境如此蕭條。畢竟從祿東讚時期開始,噶爾家便立足青海,長達幾十年的統治,而欽陵在軍事領域也是青出於藍、接連創造輝煌。哪怕在去年,噶爾家的伏俟城周邊仍然聚眾幾十萬,完全看不出勢力衰弱的態勢。

    可就在年後這短短幾個月時間裏,噶爾家的勢力便如同漏氣的皮球一般快速萎靡。李潼在從長安出發之前還將攻奪伏俟城作為唐軍前期最大的戰略目標,可是入隴之後,伏俟城噶爾家的勢力已經不再值得大唐過分看重。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去年欽陵在積魚城外追殺圍剿了吐穀渾莫賀可汗。欽陵這一行為在當時看來的確是威不可擋,就連氣勢洶洶的吐蕃讚普都不得不暫時放棄對噶爾家的威逼而選擇退兵。

    但是欽陵這一行為對青海當地這些大族豪酋們而言,那就實在是太瘋狂了。莫賀可汗名義上還是青海的王者,這一份權威自有吐蕃讚普背書,卻仍然不能阻止欽陵的屠刀揮下,那其他大族在噶爾家麵前又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在周邊沒有強大實力強硬幹涉青海之前,這些大族豪酋們盡管心生警惕與貳心,但是迫於欽陵強大的威懾,一時間也不敢有所異動。

    可是隨著大唐宣布了對青海的收複計劃後,這些豪酋們又怎麽甘心繼續臣服於欽陵的淫威之下,任其生殺予奪,膽戰心驚的承受著朝不保夕的煎熬?

    這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強大,特別是作為一個勢力的首腦,如果認為憑著強大的武力便能肆無忌憚的行事,那現實必然會給予其刻骨銘心的反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