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1/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8202更新時間:2021-08-28 21:21:27

    牛心堆前唐軍布置的暴露,讓坡上蕃軍將士們感受到了壓力,此前那種急於出戰的躁亂很快便消失無蹤。

    雖然說這些蕃軍將士們也都各以勇武自詡,但前路人馬的慘敗還是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心理陰影,一旦察覺到唐軍的挑釁舉動是有著實際的力量作為支撐,頓時便覺得這口氣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忍耐下來,還是應該以大局為重啊!

    諸將士雖然變得安分起來,但主將韋東功心裏卻生出了許多的憂慮。他察覺到了對麵唐軍略顯詭異,自然不免要深思當中的緣由與目的。

    站在坡頂的烽堡外向下俯瞰,蕃軍所修築的堤壩將赤水河道截斷,一邊早已經河水幹涸、露出了泥濘的河道,另一邊則積水滿滿,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赤水作為區域當中最重要的河道,有多條支流沿著起伏蜿蜒的山勢匯入進來,使得上段河流水位不斷的上漲。

    盡管蕃軍在製定此計時也對變量進行了充分的考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河水逐漸暴漲起來,已經給河溝堤壩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因此蕃軍也不得不繼續增派勞役,繼續加固增高堤壩,也在挖掘新的溝穀用於蓄水分流。

    畢竟青海地域水無常勢,回暖之際冰雪融水任性流淌,今年或許隻有三五道支流,明年這個數字可能就會翻上一倍。蕃軍就算能夠控製主要的河道,但卻做不到從源頭處進行徹底封鎖。

    已經變得極高的河堤上,成群的蕃人勞役們如螞蟻一般努力修築著堤壩,韋東功視線在此流連片刻,然後又轉移到周圍幾處山頭。

    思緒流轉間,韋東功已經可以確定,牛頭堆下唐營中應該是在虛張聲勢,就算有甲兵駐紮,數量必然也不會多。

    雖然他也難以派遣斥候遊弈進行係統性的偵查,但有的因素卻是實際存在的限製。赤水斷流,沒有足夠的水源維持,唐軍絕難大規模駐兵於此,哪怕人能夠稍忍饑渴,但那些牛馬畜力卻必須要足夠的水分進行補充。

    沒有足夠的騎兵機動力,唐軍的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若大規模聚集於此,無異於待宰羔羊,唐軍主將想必不會如此愚蠢。

    可如果唐營隻是虛張聲勢,那其目的又是什麽?難道隻是為了給牛心堆上的蕃軍造成一定的震懾與騷擾?

    作為韋氏的出色族人,韋東功智勇雙全,同時也擅長將自身代入敵人的視角進行分析。隨著蕃軍控製住了此境主要的水流,唐軍的戰爭環境已經變得極為被動,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人力物力的舉動都必須要慎重,容不得浪費。

    對麵唐軍布置營壘,的確也給牛心堆守軍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歸根到底,主動權仍然掌握在蕃軍手中,出戰還是堅守,並不由唐軍決定,那唐軍這一番舉動也就顯得意義不大。

    易地而處,韋東功覺得自己若是唐軍主將,是絕不會做這種意義不大的事情,除非另有其他的措施配合進行。那唐軍真正的殺招,又是意指何處呢?

    沉吟一番後,韋東功舉起手來,招過幾員親信吩咐道:“傳令周遭幾營,一定要嚴加防守,切勿鬆懈……”

    他這裏話還沒有講完,臉色卻陡然一變,因為視野中出現一道狼煙,正從牛心堆東北方向一座山峰滾滾升空。

    “果然、果然是這樣!”

    眼見到示警的狼煙升起,韋東功眸光微微升起,自覺得已經把握到了唐軍主將的真正用意,這是打算分兵將蕃軍防線逐個擊破!

    牛心堆周邊山嶺同樣有數量不等的蕃軍駐紮,一是為了控製山澗水源,二就是與牛心堆彼此呼應,構成一道完整的防線。

    現在唐軍在牛心堆正麵的平野上虛張聲勢,用以吸引此方的蕃軍注意力,卻將真正的人馬分散其他各處,想要攻克其他的據點進行突圍,此刻示警的狼煙正是最直接的證明!

    察覺到唐軍的真實意圖後,韋東功非但沒有慌亂,心裏反而鬆了一口氣。看不見、猜不透的威脅才是致命的,可若奸計敗露,積極應對便是了。

    而且,唐軍的這一意圖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不算什麽異想天開的奇謀,這樣的反應也在蕃軍的預料之中,並且預備了幾套方案進行應對。

    周遭那些據點駐守的兵員雖然沒有牛心堆這麽多,但本身也並沒有牛心堆依傍赤水源的限製,所以在位置的選擇上便充分發揮了地形地勢的優勢,多為易守難攻,同時又緊扼要點。

    各個據點的示警標準也不盡相同,並非遭遇敵情後便立刻示警,而是需要守將進行實際的甄別考量,確定來犯之敵確實能夠造成威脅才會示警。這也是為了避免唐軍小股流竄、不斷侵擾,讓蕃軍疲於奔命的策應各方這種情況發生。畢竟山道崎嶇,對雙方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一道狼煙升起,這意味著彼處唐軍攻勢凶猛,守將已經感覺到有失守的危險。因此韋東功便即刻下令,著令牛心堆營中分出三百人、攜帶弓矢器械進行支援,同時又在牛心堆上生煙著令其他據點就近策援。

    韋東功還在有條不紊的安排事宜,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他不再淡定,逐漸變得驚慌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