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3/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4322更新時間:2021-08-28 21:21:28

    韋乞力徐作為韋氏的族長、吐蕃的重臣,對外征戰雖然不如大論欽陵那樣威名赫赫,但是對吐蕃內部權力的變化卻非常敏感。也正因為這種敏感,才讓韋氏成為吐蕃國中屹立不倒的豪族,平安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權力演變。

    眼下吐蕃國中哪怕包括讚普在內,可能主要關注的都是深入青海的唐軍,但韋乞力徐卻能透過這厚重的戰爭迷霧,看到些許未來吐蕃權力演變的趨勢。

    在吐蕃國中,有一批勢力定位比較微妙,那就是山南雅礱的一幹氏族。吐蕃王室悉多野家雖然發源於山南,但與這些山南氏族關係卻算不上好,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雅礱氏族曾經弑殺鬆讚幹布之父。

    雖然鬆讚幹布年少有為,誅殺了弑殺其父的首惡,但終其一生對山南氏族始終保持著警惕與排斥。也正因此,雖然鬆讚幹布統一高原,但山南勢力卻並沒有享受到太多的統一紅利,反而是出身孫波係的噶爾家、韋氏等家族勢力都獲得了長足的進展。

    過往許多年,山南氏族都長期不能進入吐蕃的權力核心。可是在當代讚普與噶爾家權鬥的過程中,山南氏族卻成了讚普的重要盟友。

    包括這一次與唐軍交戰,讚普也征發了大批的山南軍隊北上作戰。或許在讚普看來,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操作。但是對韋乞力徐這種政壇老狐狸來說,山南勢力北上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威脅,對韋氏等孫波豪族所帶來的危害,可能還要超過了意圖收複青海的大唐。

    畢竟就算早年大唐占據了孫波故地的東域西康,也並沒有大肆迫害孫波當地氏族,反而韋氏等家族都在與大唐的通商中獲利豐厚。可若是放任山南氏族進入到吐蕃的權力角鬥場中,彼此之間就將會發生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

    對於韋乞力徐的判斷與警告,韋東功自然不會懷疑。但他除了是韋氏子弟之外,還是吐蕃的新一代後進俊傑,從小便生活在吐蕃統一強盛的背景之下,視野與誌氣要遠比老一輩人更加的寬廣與高昂。

    他們心中並不隻有門戶私計,也不滿足於僅僅在高原一隅圈地稱雄,盼望著能夠將吐蕃的威名播撒到西域乃至於更加遙遠的疆土,也不懼與大唐帝國一決雌雄。

    而想要達成這一願望,就必須要維持吐蕃的整體統一,希望讚普能夠秉承祖輩遺誌,帶領他們戰勝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與抱負,韋東功才能成為讚普所信賴並倚重的國中少壯新銳。而如今的吐蕃,起碼在讚普身邊所聚集的如他一般信念抱負的少壯絕對不在少數。

    因此,盡管接到了族長讓他消極作戰、保全實力的指示,韋東功仍然沒有完全聽從。在意識到截斷水流的困阻之計已經很難再重創唐軍之後,韋東功便毅然決然的發起了對狼絕山口的強攻。

    他是希望攻下這個在自己手中丟掉的山穀出口,然後再上書積魚城,勸諫讚普不要再縮在積魚城中等待後繼援軍,盡快率領已有的大軍,趁著唐軍大部隊還未徹底集結於前線,衝出狼絕山口,以優勢兵力痛殲唐軍前路人馬。

    做出這樣的決定後,韋東功自是滿懷的慷慨激昂,隻覺得來日吐蕃的強大煊赫、當由我輩書寫,噶爾欽陵等老一輩權奸自當被時代所淘汰!

    然而理想雖然很豐滿,現實卻是殘酷,一番夜襲強攻下來,除了牛心堆坡下那一座矮小的京觀之外,蕃軍什麽也沒有得到。甚至就連那座京觀,所有權也不歸蕃軍所有。

    “難道國人真的盡皆庸碌,唯噶爾欽陵才配與唐軍一決勝負?”

    滿腔熱血卻遭如此打擊,韋東功不免心神震蕩。然而眼下他所麵對的麻煩不隻要接受這一讓人難堪的結果,還有來自同僚的質疑。

    唐軍在坡下用蕃人屍首築起京觀,這自然讓坡上的蕃軍大為震怒。可是正麵防線牢固,側路出口則盡被唐軍把控,即便他們惱怒得五內俱焚,也難以將這滿腔怒火傾瀉到唐軍身上,而製定並指揮這一場夜襲的韋東功便成了最合適的遷怒對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