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3/4)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514更新時間:2021-09-09 20:29:44

    姚元崇並沒有過多的關注臨淄王,隻是湊近了門下侍中楊再思,兩名宰相並肩而行,不知在議論著什麽,其他官員們見狀後便也放緩了腳步,拉開幾分距離。

    稍作試探後,李隆基也並沒有再繼續試探,轉而走到岐王李守禮那一群人之間,低聲閑話著向前走去。

    今日早朝並沒有什麽大議題,主要還是有關諸州籍戶整編的問題,由宰相格輔元負責匯報。想要搜擴天下民眾進行編戶,無疑是一樁大工程,諸道諸州依次進行,從開元初年便已經在進行,到如今才進行大半、將要完成。

    編戶的成果非常喜人,除了尚未完成的隴右道、山南道以及嶺南道一些州府,如今朝廷所掌握的籍民數量也已經達到了六百八十萬戶之多,較之永徽年間的三百八十萬戶翻了足足將近一倍!

    隴右道諸州主要是青海的收複與順州的設立讓籍戶發生了新的變化,山南道與嶺南道則都存在路途遙遠與轄域廣闊的緣故,所以統計的進程比較遲緩。按照格輔元的預估,若整個編戶過程完成,那麽大唐的籍戶總數應該能夠達到七百三十萬戶。

    如此驚人的一個增量自然是喜人的,籍民數量的多少是國力漲消最直接的一個體現,畢竟隻有在籍之民才是有效的納稅單位。

    同時也直接反應出朝廷對天下政治的掌控力,有的時候由於秩序混亂、吏治昏聵,存在著大量的隱戶、亡戶。這一部分人口不受官府的控製,既拖累了國力的增長,同時也是一個地方上的隱患。

    因此今天的朝會氛圍也是頗為喜人,無論聖人還是立朝的大臣們,臉上都洋溢著滿滿的笑容。

    李隆基聽到這些民戶資料的變化,心裏同樣也頗為高興。身為大唐宗王,眼見社稷興盛,自豪感油然而生。

    隻是在看到殿中群臣、包括諸宰相們對聖人那畢恭畢敬的態度時,他心裏便不免生出一股頗為複雜的情愫。

    原本坐在那個位置上的應該是他父親,享受著群臣的進拜恭賀。如今除了心酸之外,更有一份說不清的煩躁。

    舊年在神都時,他年齡還很小,極少參與朝會,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阿耶在退朝回宮後,常常一臉的憂慮與煩躁,或是歎息政治不興、內外弊病重重,或是忿言大臣不恭、熱衷弄權,搞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那時的李隆基,還沒有太多家國天下的概念,對世事認識也不夠深,不知道該要怎麽勸慰幫助阿耶。但那時候遺留的印象給他帶來的認識就是國運艱難、社稷動蕩,整個大唐都是一種風雨飄搖、水深火熱的狀態。

    之後廬陵王潛逃歸都、引發一係列的動蕩驚變,更加重了李隆基的這一印象,幼小的心靈裏甚至已經開始恐懼若大唐真的亡國,那他們這些李唐宗室們將會是如何淒慘的下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