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80 聖筆製律,宋詩雄發(3/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6638更新時間:2021-09-19 17:02:10

    所謂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沈佺期這番評語,不說對宋之問詩文的貶低,單單這舊賬掀的就足以讓宋之問無地自容。

    “沈學士官祿見厚,氣量見狹啊!”

    李潼看完這樁軼事,忍不住笑語說道。

    沈宋本是齊名,早年官職履曆也大致相當,講到才名的話,沈佺期較之宋之問甚至還略勝一籌。可是隨著世事變遷,兩人處境卻發生了極大的差距。

    不說風雲變幻之際各自取舍,如今沈佺期已經是開元新朝立朝四品,但宋之問沉寂下僚,邀天之幸才得以全須歸國。

    仕途不幸詩途幸,沈佺期高在通貴之後,創作力頗有衰減,起碼是比不上宋之問逆旅之中才情勃發。講到詩辭藝術上的造詣,不需輿情評判,僅隻李潼自己,便可以看得出,沈佺期其實已經遜色於宋之問。

    不說沈宋之流自我感動而有所創造的詩家,就連李潼這種掛比,隨著世道日益昌盛,那種憤而作歌的情懷都日漸低迷。所以說藝術之有所發展,泰半源於不幸啊。後世某點暢銷,放量唾棄,總是不錯的。

    李潼雖然笑言沈佺期氣量不大,但其拒絕宋之問詩稿刊印的理由,卻並不覺得有錯。人的感性泰半大於理性,大多數時候,隻是需要情感的宣泄,但並不需要了解事務之得失。

    屈原之《離騷》,的確是文體之典範,創千古之經典。可是商鞅的變法,卻早在《離騷》之前,便已經成了秦國之政令。憂憤的確能引起人情感的共鳴,可世道所需要的,終究還是得失之判斷。

    商公已裂,屈子新生,若果有經世之才,不至於屈奏騷情。秦國黔首尚能積功以進,楚國貴胄竟然遠在江湖,你不死誰死?

    李潼嘲笑沈佺期因為度量狹隘不準宋之問的詩文刊印,那是出於文學的角度,覺得宋之問的詩文的確頗具美感。

    可是作為一個帝王,他則能從宋之問詩文頗得追捧而看出世道之內仍然大有自覺不得意之人,將自身的落魄歸咎於時代的不公,所以幽憤不平。

    一個時代的審美趨向,大致可以看出價值取舍。宋之問一人之榮辱,並不值得聖人親自垂望,可是其人之際遇冷暖,卻能折射出世道幾人信從。

    “嚴審宋某所得幾者關照,人與事畢錄勿遺!”

    宋之問詩文造詣多高,並不是李潼關注的重點。譬如後世一個流量的價值體現,也並不在於他能囊括多少韭菜,而在於它能標定出多少亟待處理的社會問題。

    宋之問的詩辭造詣的確不俗,但大多數人也如李潼一般止於欣賞。可若背後有什麽超出常規的力量推動,那就需要仔細查一查,它要向社會傳遞怎樣的價值觀!

    www.biqiuge8./book/61794/688394431.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