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3/4)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748更新時間:2021-09-24 18:16:04

    如果不想將寶貴的時間荒廢掉,那也很簡單,換到另一條跑道上,不再固守蔭授的資格,直接參加科舉,通過科舉獲得出身,自然也就無需再經曆漫長的等待了。

    官員子弟們本就有家學傳承的優勢,所享受的教育資源與條件本就不是寒庶子弟能比。

    更不要說朝廷為了補償軍府衛官的名額裁撤,還增加了館監學子的名額。原本的六學二館都有擴充,除此之外,還有新增的集英館、翰林院,包括屬於武學的鷹苑豹坊也會招收一部分官員子弟。

    本身便已經有家學的優勢,國家還給提供許多的教育資源,若還不敢與那些寒門子弟同場競爭,那也隻能說是敗絮其中、一無是處的廢物。

    當然,國家教育機構的員額擴充也不僅僅隻是麵對官員子弟,與諸州府縣學都有所關聯。各州貢舉人若科考不第,但隻要通過館監的考核,同樣可以留在其中,繼續治學,以待來年科考。

    至於說台省官員的血親任職限製,那是為了壓製內外官司的人情因素。增加《臣軌》為考核科目,則就是加強隊伍的思想建設。

    這兩點都不算是什麽深入根本的改革,由此可見朝臣們雖然能夠體察上意、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但同時對自身的利益也是防守的非常謹慎。

    李潼對此倒也談不上反感,真要以德治國、要求官員操守必須達到大公無私,那朝堂隻怕登時便會空上一大半。隻要不是原則性的路線錯誤,他多半也能容忍,風物長宜放眼量,繼續博弈就是了。

    而講到這一點,李潼又不免想起李敬一這個家夥,這就是一個出現路線錯誤的典型。

    典選乃國之大事,特別龐大的工作量一旦要進行嚴密的監察,勢必會拖累到工作的效率。所以對選司官員的任命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李敬一與蘇味道之間存在著分歧與摩擦,這也是李潼所樂見的。

    競爭是需要存在的,可也要保持在一定的限製中。如果僅僅隻是在選司話語權的爭奪,哪怕李敬一直接把蘇味道踩在腳下,那也隻能說明蘇味道不配擔任吏部尚書,李潼包括政事堂都不會加以幹涉。

    但李敬一錯就錯在野心太大,或者說太短視了,急於擴大鬥爭的範圍,甚至盯上了劉幽求都還沒騰出來的宰相位置。

    有上進心是好,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李敬一將具有推舉權的大臣利益與自己的職權聯係起來,想要借此作勢,一舉躍入政事堂,這就逾越了尺度。

    其實李敬一的短視並不隻體現在當下這一樁事,武周舊年他還在洛陽與武氏諸王惡鬥的時候,李敬一一些自作主張的小動作便已經讓他頗為惱火,並將之打發到江南去。

    經過了那一次教訓,李敬一倒是安分了許多,在地方上也頗有建樹。特別在兩京鬥勢、東都朝廷意欲封鎖關中的時候,李敬一等江南在事者對行台的幫助頗大。

    之前李元素罷相出京前往揚州,以兄弟不可方鎮共治提議免除李敬一的州職,李潼便順勢將李敬一召回朝中,因李元素對行台與新朝的貢獻願意再給李敬一一個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