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2/4)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592更新時間:2021-10-31 10:57:22

    諸州貢舉人們各循籍貫而依次排隊,而其中頗為醒目的幾個隊伍便是國子、太學等隸屬京中諸學館的生員。

    這些人久在長安,對於各種類似的典禮儀程並不陌生,並不需要禮部官員的指點,便各自整理好了隊伍,隊伍的規模也遠遠超過了那些外州學子的隊伍。

    但這些人還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在所有隊伍的最前方還有一支隊伍,那是由諸州貢士們所組成的隊伍。

    雖然同為應舉的學子,但彼此身份地位也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如今大唐科舉準許士子們自作投牒應舉,這自然大大開辟了選士的途徑與規模,但原本的州縣考試也並沒有廢除,隻有經過州縣考選才可稱為貢士,其他的生徒則隻能例稱為舉人。

    貢士已經經過州縣的選拔,是諸州選募進貢於朝廷的才士,凡所應舉的前後花銷,都由各地官府開支。

    而享有這一榮譽的學子也並不多,一般的州往往隻有寥寥一二,即便是大州封製,頂多也不過三五人。至於一些邊州遠境、教化不興,往往數年都無生徒獲取貢士資格。

    舉人們還隻能遠遠的觀禮,但這些貢士們卻能跟隨典禮隊伍進入到國子監的孔子廟中,親身參與祭拜先聖的儀程。

    數千人的聚集,又不是訓練有素的軍隊,再加上諸學子們分散居住在城中各坊,路程有長有短,任務並不輕鬆。

    所以那些負責組織的禮部官員們這會兒也是喊叫的聲音嘶啞,儀容氣度都大大有損。

    禮部侍郎張說是今年科舉的主考官,早早的便來到了禮部外廨,稍後負責將這些學子們引領到國子監外廨中。

    一些雜事自然不需要張說親自處理,他隻是翻看著之後參禮的貢生名單,腦海中偶然想起一事,抬手召來吏員詢問道:“廣州貢士張九齡,入廨沒有?”

    吏員聞言後匆匆外出觀望,很快便又返回來稟告道:“張九齡已經入廨,正在隊列之中。”

    雖然說應舉的貢舉人足有數千之眾,但一些特殊的士子自然也能獲得特殊的關注。張說聞言後便站起身來,踱步窗前向外望去,順著吏員的指點便見到一個身長六尺、穿著一絲不苟的學子袍的士子。

    對於張九齡,張說真是動了愛才之心。或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如今總算見到其人,一眼望去便覺得此子卓爾不群、儀容氣度都遠遠超過了隊列中的同類。

    這時候,外院列隊的貢士們也發現了張說的身影。這當中不乏在京學子,對京中名宿人物耳熟能詳,張說在士林中的名望自然不必多說,一時間外麵各種呼喊張禮部、張學士之聲不絕於耳。

    同在隊伍中的張九齡這會兒也順著前後同伴們的視線望過去,他自嶺南遠來,自然不熟悉京中人事,但對張說這個文壇宗主心中也充滿了仰慕與好奇。

    這一眼望去,便看到了站在堂中的張說。或是出於一份錯覺與期待,張九齡隻覺得張說似乎也在凝望著他,於是便遠遠拱手作揖,繼而便見到張說在堂內微笑頷首,似乎真在回應他的見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