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23 台臣夜訪,或謀不軌(2/4)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618更新時間:2022-03-22 23:04:39

    世事紛雜之中,各自性情顯露更多,人情交際也不像此前那樣稀少純粹,李隆基內心裏對兄弟們其實是有些厭惡,特別在見到兄長貪鄙轉念、又怯於承擔的態度,這更讓他心生煩躁。

    “話雖如此,但阿兄你終究是戶中排頭的長丁,這麽大的事情,我也不能越過你擅作決定。眼下兄弟意見統合,我還要在朝中經營籌措一番,無暇分神家事,便要仰仗阿兄。”

    為了不讓門內糾紛太過難看,李隆基也用了一番心思:“明日我安排兩妹子出遊,且在城外暫住幾日。阿兄你帶著嫂子陪伴同往,借著這幾日光景說服妹子應從此事。”

    北海王聞言後下意識便要拒絕,但見李隆基眉頭已經皺起,再聯想到蕃人市那繁榮熱鬧的場麵,於是便點頭應承了下來:“放心吧三郎,我一定會認真說服。畢竟這是對家人們都有好處的事情,男丁在外奮鬥,女子當然也不可以閑在庭中、安享所有。”

    雖然事情交代給了兄長,不需要自己再去麵對,但李隆基心中多少還是有著幾分慚愧,又低聲叮囑道:“說服時要緊記得陳述道理,言語柔和一些,不要過分的威逼,驚嚇了她們……”

    安排好了這一件事,李隆基才有心情去解決其他。不同於門內事隻是礙於情麵,要促使朝廷達成這一方案,其實要更加的困難。

    依他對聖人的認知與了解,也並不覺得和親就是第一選擇。聖人對外的經營,向來都是強硬為主,早年神都政變被趕離中樞後,便敢於直上隴右同吐蕃大戰一場,開元初年更是不顧民生剛有恢複,便盡舉國中甲兵直接將吐蕃趕出了青海。

    將過往聖人針對吐蕃的態度計略梳理一番,李隆基甚至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因為他們祖父高宗大帝怨念深刻、每夜都托夢給這堂兄催促,才讓聖人在各種時機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頻頻對吐蕃用強用武?

    鬼神事跡不耐細想,但的確是因為在同吐蕃的交鋒中連連告捷,才讓聖人在最短時間內便於國中樹立起權威,被認為是真正繼承了天皇大帝衣缽遺恨的人選。畢竟大唐立國以來對外開拓,栽的幾次大跟頭都是來自吐蕃。

    所以按照聖人一貫的態度,未必會順應吐蕃的和親請求。但幸在此際國中並非穩定無事,幾十萬大軍厲兵秣馬將要遠赴漠北征平突厥餘寇,在此時節之下,其他諸方自然需要以平穩為主。

    無論聖人心裏真實感想如何,為了讓國中大軍可以心無旁騖的出征,勢必也要稍作隱忍。

    李隆基在朝雖然轉任諸司,但實際的勢位與影響力卻是馬馬虎虎,根本不能參與到這種高層的決策並施加影響。

    所以他先讓王仁皎父子等人在坊間宣揚和親的各種好處,將民眾輿情先煽動起來,借此勾調出一些對此事關心並認同和親計略的朝士時流們,然後再有選擇性的加以接觸,就此事結成一個同盟。

    單憑坊曲間的輿情想要朝廷國計,那是不可能的。但這件事炒熱起來後,卻能讓許多類似李隆基這樣處境的時流生出一些聯想。這一部分人,才是他真正要籠絡聯係、繼而影響朝事決定的真正助力。

    除了坊間輿情的傳播發酵之外,李隆基也請長久受他資助的宋之問等人在士林中進行討論宣傳。

    這些人雖然落魄在野、勢位不具,但憑著本身的才情名望,與許多在朝顯宦也都保持著密切的私交,而且因為沒有一層官身的約束,討論起時勢來觀點與言論可以更加的隨意、鮮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