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章 質量保證的意義、目的和原則(1/3)

作者:安心字數:6564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5

    一、質量保證在大學競爭中的意義

    “質量”這一經久不衰的主題,自20世紀80年代中葉以來引起了國內外高等教育界廣泛的關注。“質量第一”,“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和“靈魂”的理念,已逐漸被我國高等學校以及世界高等教育界所認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國際上大學競爭的加劇,近年來,“質量保證”(Quality Assurance)被介紹到我國,為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理論和實踐開辟了一個新視野。從質量保證的角度審視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學競爭,對於提高大學教育質量無疑大有裨益,同時也給大學競爭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新課題。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麽力量和因素促使高教界對質量如此青睞?緣何對質量保證情有獨鍾?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有何區別,質量保證的理論和原則是什麽?據此,筆者擬對國外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成功經驗加以探討,以期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以一定的啟示。

    二、教育質量: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1.質量設計:先天不足。

    質量設計是大學對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想,是對大學教育質量的前瞻性規劃,因此,質量設計是質量保證的起點。同時,質量設計是一個動態的循環過程,是在已有的質量保證的基礎上,不斷修正、調適質量標準和質量保證活動,以適應國家、社會和教育消費者的質量需求。就我國大學的質量設計而言,我們認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大體上可以用“先天不足”四個字來概括。具體地講,計劃體製下的大學質量設計忽視市場、輕視需求、漠視競爭,質量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句口號而非實際行動。這種情況目前依然嚴重影響著許多大學的質量設計,一方麵,質量設計者素質不高,高等教育管理的專業化程度低下,不能準確把握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和質量發展的前瞻性走勢,以及質量競爭的深層次內核。目前,憑經驗、跟著感覺進行質量設計的現象比比皆是,大學質量設計常常被一種“拍腦袋”式的簡單決斷所替代,不能站在高等教育國際競爭的高度上審時度勢,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及時跟進”,甚至“超時躍進”,為大學的質量競爭貢獻質量設計者的智慧和才能。另一方麵,培養方案“設計質量”不高,有關質量設計的理論研究嚴重滯後,不能及時地指導實踐,這種設計上“先天不足”的缺陷是眾多教師和管理者後天所無法彌補的。總體來看,我國仍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的質量設計缺乏對未來人才規格的前瞻性思考,繼承性較強,沿襲性濃厚,而靈活性、創新性嚴重缺失。

    2.質量監控:後天失調。

    質量監控是質量保證的中心環節。質量標準的檢驗、質量設計的落實與矯正,都是在這一環節實現的。同時,質量監控必須有相應的製度和組織保障方能持續進行。我國大學的質量保證工作起步較晚,在理論上,對質量保證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尚未進行深入研究,在實踐中受到諸如製度缺陷、機製欠缺等方麵的製約和影響。在質量設計“先天不足”的同時,質量監控也呈現出“後天失調”的現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