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92 早期的烙印(2/2)

作者:遇麒麟字數:4776更新時間:2020-09-01 13:54:35

    其一,煉製偏基礎性的東西時,品質極佳。

    比如考題,就是用原材料煉製出基礎材料。

    在這方麵,張文凱煉製的速度其實不是頂級,但質量卻奇佳。

    其二,煉製成品時,品質反而一般,但速度卻很快。

    也就是說,在製作材料這方麵,張文凱能夠弄出非常棒的材料,但是材料再加工為成品時,他就做的相對粗糙。

    這兩個特點,看似矛盾,其實卻是有根源。

    軍隊裏麵,對基礎材料的質量要求極高。

    軍用產品,關乎人命;軍用零件,絕對不能不合格;材料質量,絕對不能不過關。

    所以,被軍需後勤組熏陶出來的張文凱,在不知不覺間,學習了各種提升材料品質的技術。

    既然如此,為何在成品方麵,張文凱又相對粗糙呢?

    這其實也跟軍隊風氣有關。

    對於材料,自然是嚴苛嚴苛再嚴苛;但是具體的使用、打造和組裝,反而追求速度。

    比如,戰場上的大型法器壞了,現在要急著修。

    軍隊給出的基礎材料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具體的修複工藝,當然不能精益求精。

    戰場上時間有限,早一點修好,就早一點使用,就早一點發揮作用。

    因而,時間是爭分奪秒的。

    這個時候的煉器師,根本沒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們的一切就是快。

    越快越好。

    而且在戰場上修理、煉器,本身就是危險的事情。

    大型法器損壞,需要維修時,往往也是敵人進攻的重點,往往是軍隊用生命為煉器師創造時間。

    這樣的時間豈能浪費?

    所以,成品階段,後勤組往往是越快越好,能用就行。

    張文凱從煉製基礎材料開始學起,因而在煉器基礎材料時,擁有各種提升品質的技巧,而在製造成品時,他專研的就是提升速度的技巧。

    因為考題是煉製基礎材料,所以,顯得張文凱很重視品質。

    事實上,考場上的展示,並沒有表現出張文凱真正的水平。

    而軍隊的軍需物資,都是官方供給,說是要省著用,但實際並非如此。因為不是自己的東西,糟踐了往往也沒人心疼,所以,材料浪費這方麵可謂是相當嚴重。

    像張文凱,成品量就不突出。

    以他的水平來說,反而顯得有點浪費嚴重。

    因為張文凱從來不在意成品量這事情。

    而煉器協會的煉器師,很多都是生意人,省下來的材料都是自己的,而煉器時間也沒有嚴格的要求,因此,時間用的比較長,做得比較精細,而材料的使用也相當的節省。

    這也是張文凱的風格顯得那麽另類的原因。

    因為,他大概是唯一的從軍隊裏學出來的煉器師,從最初的時候,他就帶著軍隊特點的印記。

    而這樣的印記,在不知不覺間伴隨著張文凱一百多年,讓他始終受到早期習慣的影響。

    這個影響不僅僅是技術動作,更有思維,同時也啟迪著他走向了一條別人沒有探索的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