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五禽戲(1/3)

作者:笑紅塵字數:7986更新時間:2023-10-16 04:04:20

    父子三人踏著月光來到一座小山峰之上,漆黑的森林在月光的照耀下宛如穿上一層銀色的盔甲,三人在一處平地立步之後。杜白看著兄弟兩人,原本憨厚的臉龐取而代之的盡是嚴肅之色。

    “祖傳五禽戲你們兄弟二人一個深的猿形,一個深得虎形之意。康兒,你的猿形拳神意已經相融合,今晚便可嚐試著練習其它拳形。無酒,你的虎形拳隻有其意沒有其神,所以還要多加努力,切勿貪早練習其它拳形!”

    “是,父親!”

    兩人相視一眼,同時出聲一應。隨後三人各自站三個不同的位置,各自修煉起來。

    據說五禽戲起源於東漢,由當時最為出名的醫學家華佗所創,為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套養生拳法。但杜家代代所傳的五禽戲卻非此五禽戲,華佗的五禽戲是養生,而杜家的五禽戲則是殺生與養生結合。

    以華佗的五禽戲為基礎,重新創一套新的體係。從舊的五禽戲脫穎而出的新五禽戲,不僅在養生方麵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殺傷力方麵更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五禽戲包含了原來的靈性,但在靈動的基礎上更加講究神。

    五禽戲以內由外,不同於一般的外家功夫練形外壯!

    這裏所說的煉形外壯並非外家拳的靠死力氣蠻練的功夫,不會像外家拳那樣排打橫練。那些功夫唬女孩子還是很管用的,但用來打架卻是一點用也沒有。內家武學大體的層次是易筋訓練,縮筋訓練,摶氣訓練,易骨訓練,騰膜訓練及易髓訓練。

    五禽戲不練什麽騎馬蹲檔,排打硬功,拙力橫練,撥筋壓腿,舉杠鈴,俯臥撐,打沙袋等傷身害命的蠻練功夫,練的是易筋,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三尺、縮筋,筋如彈簧骨如針、騰膜、等等。

    比如三體式就可伸筋拔骨。正所謂筋長力大,通過鍛煉把肌腱抻開,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長,放得遠,打擊力大。入門先站三年樁,把肩上的筋拉開了,摸一下肩部會有一個窩。再者形意拳必須先要站樁求得的整勁,更要用“波浪試力”將身體的脊柱拉開,達到“筋長力大”的目的,整體發力顫一顫,渾身就有彈簧的感覺。

    入門先站三體式和混圓樁三年,才會有筋骨纏擰鼓蕩驚炸爆發的功力。檢驗整勁的方法,一個是讓另外一個人抱著一個枕頭往枕頭上打,看看力量能否穿透,還有一個就是老師傅摸身,摸骨頭摸筋。三體式練得好,人就等同一座會走的山,推之不動,渾元一體。各派內家功夫多有各種秘傳樁法,可以強行挑起周身大筋,增加整體勁力,所謂筋長一寸,力大十分。

    像詠春拳,大成拳,盧氏結構,形意拳等等都有專門易筋伸筋的樁法,還有揉筋法能迅速挑起下肢大筋。通過各自的秘法使相應的大筋在短期內快速增粗,挑起,靜態貫通感覺真切!此時已與以前不站樁時的肌肉蠻力不同,關節穩定性、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功架因此十分牢固,抗衝擊能力顯著增強。

    如此訓練一段時間,你一抬手就能感覺到一種好像是內力一樣的力感,又好像是磁性力。脊柱的拉伸,軀幹是整體勁力的根本。將各關節拉開後,動作外形由大動變為定位似的小動而各關節之間以脊柱彈射帶動軀幹,周身大筋鼓蕩,為脫身幻影之表象。

    五禽戲分別為虎拳、鹿拳、熊拳、猿拳、鶴拳五種拳法各有各的玄奧之處,熊拳,要在沉穩之中寓有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虎拳,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猿拳,要仿效猿敏捷靈活之性。鹿拳,要體現其靜謐恬然之態。鶴拳,要表現其展翅淩雲之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