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二回:新舊(1/2)

作者:懿兒字數:6904更新時間:2019-11-27 08:04:54

    新舊兩派爭端由來已久。

    舊派秉持“農本商末”,認為若是農人都撂下自己的土地去經商了,那必然會有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海港人口必然多於內陸,不僅不好管理,還容易造成人口的不平衡,更甚至於會有大片的土地撂荒。

    更何況朝向來耕讀傳家,新思潮過快地湧進來,人心不穩,易生事端。

    新派卻主張“工商皆本,海貿新邦”,要謀發展,必得日新月異,興海貿自然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但循序漸進的前提是,要開先河。古來變法,哪有不受阻的。阻礙重重,非是變法不行之理。若能功在千秋,何懼眼前之阻,個體之傷。此法行不行得通,隻有做了方可知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甚麽麻煩問題就解決甚麽,何必視其為洪水猛獸。

    此時陳暄就掏出一枚銀元來給餘靖寧和餘知葳都看了一眼:“認得這個嗎?”

    自然認得。餘知葳心道。這銀元是舶來品。

    大衡官銀,多是銀錠形狀,這種銀元,叫做“佛郎機銀”。

    陳暄接著道:“大衡現在的銀子,多是佛郎機銀,此時原先單弘光單大人還在時與我的,隻是現在戶部尚書換成了田信,便把這事兒給遮掩住了。”

    餘知葳和餘靖寧聽了這話皆有些驚訝,尤其是餘靖寧,不禁問出聲兒來:“可如今在京中見到的,多是官銀啊。”

    “的確如此。”陳暄點點頭,“京師中的銀子的確都是大衡的官銀。可眾所周知,大衡的銀礦就那麽些,全都被內地的大家藏到自家的私庫裏,流動在市麵上的能有多少。‘米賤而囤銀’,若是光屯銀子,不在市麵上流通,又談何繁榮。”

    餘靖寧沒聽過這般言論,皺著眉頭思量,餘知葳卻稍稍聽出點兒門道來了。

    這是不是叫“通貨緊縮”?

    餘知葳前世的經濟學水平停留在一個極其粗淺的階段,隻能簡單地分辨出幾種概念。她極力回憶道:“若是銀子不在市麵上流通,糧食布匹各種東西的價格就會賤而又賤,長此以往,大家都不願意買東西,商人也不願意做買賣,手工業者也不想生產,沒有事做的流民就會增多。大衡甚至會倒退回幾朝之前。”

    陳暄讚許地看了她一眼:“此言甚是。”

    “可市麵上沒有銀子,發銀票不就是了。”餘知葳發問道,“京師也不是不能用銀票。”

    “若是銀子全囤在想要置地的老爺們手裏,國庫裏沒有存銀,這樣有可能兌不出銀子來的銀票你敢用嗎?”陳暄推了推金絲玻璃鏡,反問道,“況且,這是在京師,大衡這麽多地界兒,你怎知所有的百姓都會認銀票?”

    餘知葳默然,的確,百姓大都還是更認銀子些。

    “回到方才的話,為甚麽如今國庫之中大都是佛郎機銀。”陳暄敲了敲桌子,“銀子是可以重鑄的,現下京師中看見的銀錠,大都是由佛郎機銀元重鑄而成。而且在十三港的商人,甚至可以直接用佛郎機銀元進行交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