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三回:倭患(1/2)

作者:懿兒字數:5346更新時間:2020-01-06 08:42:18

    這個罪請得藺太後莫名其妙的:“孫卿何罪之有?”

    

    孫和風跪伏於地,緩聲道:“這折子是從內閣朝下送至兵部的,並非由衛所直接呈向兵部,是以,臣當時並未覺得是大事。況且東南沿海之處鬧倭寇也是常事,是以按下未報,隻讓人作尋常處理。不曾想於大人卻在這時候提了起來,既然是於大人提及,必然是要事,此是臣查識不清了,實在有罪。”

    

    孫和風自己一點不想找事兒,可別人卻要來找他事兒,那他也隻好把皮球踢回去了——戰事自有兵部管,於大人也就會紙上談談兵,甚麽都大驚怪,芝麻豆大點的事兒都要往朝堂上搬。

    

    孫和風瞧出來了,剛提了一嘴子重開北方四港的新派自然也瞧出來了,牟足了勁兒打算衝著於見發難呢。

    

    誰知道於見衝著禦座上一躬身,道:“孫大人所言不錯,這回的確是有些不同。杭、溫、泉、漳四府知府來報,經一番查實,發現倭寇中並非全是東瀛矮賊,竟混著許多咱們大衡中人,皆是亡命之徒。”

    

    此話一出,朝中登時紛亂起來。自“甘曹案”的鴉片走私和“起帆令案”中的私造起帆令暴力抗法之後,這已經是十三港在兩年之內第三回出事了。

    

    偷渡的亡命之徒夥同倭寇,一起做些搶劫搶劫的生意,完全無視嚴查起帆令這一律法的存在。

    

    俗話,再一再二不再三,海港接二連三生出事端來,任誰心裏都沒法子不打鼓。

    

    譚澤又是被自家兒子壓著,又是被殉棄了,自然開不了口,但不代表都察院中其餘的殉不開口,隻聽有人立即道了:“東南沿海本就魚龍混雜,開海港之處更是禮崩樂壞全然不顧人倫王法,若非港口大開人心浮動,人人都想出海尋求暴利,又怎會有如今這般情形?莫是重開北方四港,就連南方幾個港口是留是去都該好好思量一番了!”

    

    陳暉自身立場在那,沒辦法跟孫和風一樣踢皮球,當即反唇相譏道:“若能好端敦謀生,百姓又怎願去做亡命之徒?自今年起帆令嚴查以來,多少尋常商賈的起帆令都辦不下來,港口商販本就靠海貿為生,如今這樣的形勢,不恰恰是逼著人走上絕路?”

    

    很快便有人冷笑回去了:“陳大人不愧是出自聖人門下,連‘耕讀傳家’的祖訓一並忘卻了。這些賈人隻想著投機,根本不知好好遵守本業循規蹈矩,反而在末業上尋求起利益來。末業本就無常,自己受了挫,難不成還要來怪朝廷?”

    

    “以民為鑒,可以知得失。”譚懷玠趕忙來救自家舅兄的場,一連搬出好些聖賢書來,“如今諸位大人晝夜忙碌,難道不是在‘為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如今四府倭寇之事,實在是宜疏不宜堵,倘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刀切下去,豈不是為了自己方便而棄百姓於不顧?”

    

    那第一個開口的人又叫喚了回去:“夏日的時候,東郊巷那群洋饒上書譚閣老難不成沒看過?如今處處順著他們的意來,還真不知譚大人究竟是我大衡的閣臣,還是洋饒閣臣了!”

    

    於見出言嗬斥了一下那毛頭子,轉過頭來對著禦座道:“皇上,娘娘,如今遼東戰事並未了結,東南又出倭患,若是放任不理,那大衡豈不是南北遭殃?此時計較北方四港開關實在不妥,至於倭患,臣懇請皇上娘娘三思南方九港去留,閉關肅清倭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